-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挥发油类成分分析 讲解人:陶宇 制作人:汪鑫霞 刘伟平 龚楚婷 石玲玲 挥发油(volatile 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一类在常温下能挥发的、可随水蒸气蒸馏的、与水不相混的油状液体,大多数具有芳香气味。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主含挥发油的生药很多。我国野生与栽培的芳香植物约有56科、136属300种,其主要分布如下表: 目录 结构特征 理化性质 鉴别(化学反应法、色谱法) 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联用技术) 结构特征 挥发油为多种类型成分的混合物,一种挥发油往往含有几十种到一、二百种成分,其中以某种或数种成分占较大的分量。其基本组成为: 萜类化合物(主) 芳香族 脂肪族 单萜、倍半萜及它们的含氧衍生物是组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其中含氧的衍生物大多生物活性较强,并具有芳香气味。 芳香族化合物大多为苯丙素衍生物,例如苏合香油中的苏合香烯(styrene)、丁香油中的丁香酚(eugenol)、八角茴香油中的茴香醚(anethole)及肉桂中的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等。 脂肪族化合物较多存在于植物的果实和水果中,包括烃、醇、醛、酮和酯等,例如鱼腥草中的甲基正壬酮(methyl-nonyl-ketone)、松节油中的正庚烷(n-keptane)、桂花中的正癸烷(dacane)等。 CH3CO(CH2)8CH3 甲基正壬酮 CH3(CH2)8CH3 正癸烷 CH3(CH2)5CH3 正庚烷 挥发油的组成除了上述三种物质外,还有一些其它化合物 如:当归、川芎、和藁本等药材中的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洋甘菊中的薁类化合物兰香油薁,大蒜中的大蒜辣素,芥子中的芥子油等。 理化性质 常温液态 具有特殊气味 具有挥发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密度比水小(仅少数比水大,如丁香油、桂皮油等) 易氧化变质 大多数挥发油具有光学活性 挥发油类成分的显色反应通常是由于其中组成成分的官能团不同所表现的。 1) 2) 3) 4) 5) 6) 挥发油的鉴别 (一)化学反应法 (二)色谱法 (一)化学反应法 萜类中多有双键,能与溴、氢卤酸等起加成反应 不饱和萜类可被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铬酸等)氧化,生成不同产物 多数挥发油能在浓硫酸(或浓盐酸)存在下与香草醛形成各种颜色产物 缺点:专属性不强(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干扰因素多) (二)色谱法 1、薄层色谱法 依据:挥发油极性大小 吸附剂:硅胶、氧化铝、硝酸银 展开剂:石油醚、正己烷、混合展开剂 显色剂:10%硫酸乙醇(萜类经脱水等作用 而显荧光或呈色)、香草醛-浓硫酸(使萜类显不同颜色)、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使薁类化合物呈蓝色) 2、气相色谱法(挥发油容易气化) 非极性固定液:饱和烃润滑油、甲基硅酮(SE-30)、三氟丙基甲基硅酮(OV-210) 极性固定液:聚乙二醇类、己二酸酯 担体:硅烷化白色硅藻土。担体上不应有酸、碱、铁离子等杂志存在,否则萜类成分易引起变化。 柱温:根据挥发油不同成分沸点不同选择不同柱温,现多采用程序升温。 挥发油中各化合物常用对照品对照法进行鉴别,即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测定供试品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tR),以确定某组分的存在与否。 3、联用技术 气质联用(GC-MS): 具有测定未知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快速定性和推断分子结构的高鉴别能力,特别适合做多组分混合物中未知组分的鉴别; 还可修正色谱分析的错误判断,利用多离子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出部分分离甚至未分离的色谱峰,以增加定性鉴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气-红联用(GC-FTIR)原理与GC-MS相同,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法作为气相色谱的检测器,同样具有分离分析的双重能力,提高了鉴别的准确性。 含量测定 许多常用中药中都含有挥发油,中草药中的挥发油一般在1%以下,亦有少数达10%以上,如丁香中含挥发油可高达14~21%。 挥发油中所含成分相当复杂,一种挥发油常含有几十种到一、二百种成分,但其中往往以某种或数种成分占较大的量。 含量测定包括总挥发油和单一成分的测定 总挥发油测定: 采用挥发油测定器,用蒸馏法测定,可分别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和1.0以上的挥发油含量。(按药典附录方法) 单一成分测定: 首选气相色谱法 其次 HPLC,TLCS,GC-MS 关键是分离,色谱法是挥发油成分分析的主要方法 1.气相色谱法 方法:一般气相色谱 闪蒸气相色谱法 顶空气相色谱法 闪蒸气相色谱法——将样品置闪蒸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