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API会议报告-院士-新.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三、对高性能油井管研究开发工作的建 3.1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 3.2 我国高性能油井管的开发 3.1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 (1) 不同服役条件油井管材料的强韧性匹配 钻柱构件 套管和油管 在酸性环境服役的钻柱构件及套管 (2) H2S、CO2、Cl-共存时的腐蚀机理及选材指南 (3) 非API螺纹的基础研究 * (1) 不同服役条件油井管材料的强韧性匹配 * 钻柱受力分析 钻柱构件疲劳与腐蚀疲劳失效约占70%,低应力脆断占16.5%,二者之和达86.5%。 * 钻杆过载断裂(断于管体) 钻杆过载断裂(断于焊缝热影响区) 钻铤低应力脆断 钻杆低应力脆断 (断于焊缝) 钻杆低应力脆断 * 钻杆内加厚过度区腐蚀疲劳失效 * 近10年钻柱失效事故失效模式统计 统计分析表明:疲劳(腐蚀疲劳)和低应力脆断是钻柱构件的主要失效模式。其中,钻杆疲劳(腐蚀疲劳)失效备受关注; 钻杆疲劳(腐蚀疲劳)失效有两种表现形式:断裂和形成刺穿孔洞。前者在钻井过程突然发生,导致钻柱落井,打捞“落鱼”费时费工;后者由于“先漏后破”,钻井工作者可以及时停钻更换钻杆,避免钻柱落井; 为确保钻井安全和效率,钻柱构件应满足“先漏后破”准则,即钻柱构件疲劳(腐蚀疲劳)裂纹失稳断裂的临界尺寸应大于钻柱构件壁厚; 疲劳裂纹亚稳定扩展至失稳断裂的临界尺寸与(KImat/σy)2成正比。材料屈服强度越高(或钻柱构件承受载荷越大),需要匹配的韧性越高; 国内外已初步确定了S135和G105钻杆满足“先漏后破”准则需要的夏比冲击韧性值。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 高钢级钻杆LBB韧性指标体系 (TGRC) G105钻杆LBB韧性要求(国外) G105/S135钻杆LBB韧性要求(TGRC) 钻杆低应力脆断主要发生于严寒地区的冬季钻井作业。近年来,这类作业日趋活跃,对低温钻杆需求量增多; 设钻井作业时地面温度为T,则钻杆材料的FATT(℃) T-10℃;在此温度下CVN值应满足“先漏后破”准则; 设该地区的极限最低环境温度为T0,则T0时材料的CVN应 ≥ 27J。 * 套管和油管——可视为特殊的压力容器。其破裂失效与韧性有关。 例:10多年前,柯深1井完井测试时,V150套管产生螺旋状裂纹而导致这口井报废,直接损失上亿元。失效分析认为,这种螺旋状裂纹是钢管潜在的螺旋状损伤(缺欠)在承受很高的载荷(内压)后形成宏观裂纹的。而这种螺旋状损伤是穿孔时形成的。 套管及油管内在的微力损伤或缺欠是难以避免的。其发展成为宏观裂纹的临界尺寸与(KImat/σy)有关,即油套管强度越高(或载荷越大)需要匹配的韧性越高。 * * 柯深1井破裂套管井下成相照片 许多V150套管破裂事故都是由于CVN太低造成的。 * 阿根廷套管搬运破裂 177.8mm V150 177.8mm V150 10年前,英国能源部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压力容器和压力钢管横向最低CVN按下式计算: CVN(J)= σy/10 因此,140钢级(σy 980MPa),CVN 98J 150钢级(σy 1050MPa),CVN 105J 170钢级(σy 1200MPa),CVN 120J 按失效评估图核算,上述计算结果有些保守。高强度油套管完井需要匹配多高的韧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在酸性环境服役的钻柱构件和油套管 钻柱构件需要匹配的韧性:满足“先漏后破”准则的韧性 + 接触酸性介质损失的韧性; 套管和油管需要匹配的韧性:压力管道应匹配的韧性 + 接触酸性介质损失的韧性。 以上只是初步设想,需要通过大量试验研究求解。 * H2S环境下钻杆韧性损失 (2)H2S、CO2、Cl-共存时的腐蚀机理及选材指南 我国油气资源中,大部分含有H2S或/和CO2。其中,部分油气井仅含H2S或仅含CO2,而更多的井却同时含有H2S和CO2。西部油气田地下水中Cl-含量也很高; 对于仅含有H2S的腐蚀与防护问题,50多年来,国内外持续做了大量的研究,腐蚀机理和规律相对比较清楚,腐蚀控制方法和防护措施也比较成功; 近20年来,高温高压条件下CO2腐蚀机理和防护措施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果; 对于H2S、CO2共存的腐蚀机理和规律的研究,由于H2S和CO2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至今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尚待深入研究。Cl-对腐蚀的影响研究也存在不少问题。 * 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在H2S和CO2共存时,H2S还是CO2成为腐蚀控制的主导因素的边界环境条件的研究; 高H2S分压或/和高CO2分压条件下,材料(包括碳钢、低合金钢、耐蚀合金)的电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