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理、电学了。他18岁时取得了哈佛大学数学和哲学两个博士学位,后来又到德国、英国学习,拜著名哲学家罗素、数学家希尔伯特为师,进一步深造。 ???? 维纳已是一个很有名的数学家了,但他对其他学科也很有兴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有两个大问题特别引起了他的兴趣,一个是电子计算机,另一个是火炮命中率问题。 维纳和一位年轻工程师合作,从驾驶汽车这种简单的动作中发现,人是采用了一种叫“反馈”的控制方法,使汽车按要求行驶。维纳又请来了神经专家进行共同研究,发现机器和人的控制机能有相似之处。后来,维纳又和许多有名科学家进行讨论,听取对方的批评意见,甚至是“攻击”意见,终于于1948年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出来,叫《控制论》。 维纳 维纳生于哥伦比亚市一个犹太人家里。维纳4岁开始读书。9岁时读中学,11岁进人大学学习.他的数学知识已超过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水平,所以转而热衷于研究化学、 1955年回国。1955年至1946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0年至1982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还历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会长,中科院主席团执行主任、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委会主席。1991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科协名誉主席。1992年4月被聘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 ???? 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1943年至194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员)。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7年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卡尔曼滤波器,正是源于他的博士论文和1960年发表的论文《A New Approach to Linear Filtering and Prediction Problems》(线性滤波与预测问题的新方法)。 卡尔曼 卡尔曼全名Rudolf Emil Kalman,匈牙利数学家,1930年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1953、1954年于麻省理工学院分别获得电机工程学士及硕士学位。 ??? 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阶段: 经典(自动)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即古典控制理论,也称为自动控制理论。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一 萌芽阶段 如果要追朔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就有了自动控制技术的萌芽。 控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要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 两千年前我国发明的 指南车,就是一种开 环自动调节系 统。 指南车 2. 公元1086-1089年 (北宋哲宗元祐初年), 我国发明的水运仪象台, 就是一种闭环自动调节系 统。 水运仪象台 二 起步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的发展,到十八世纪,自动控制技术逐渐应用到现代工业中。其中最卓越的代表是瓦特(J.Watt)发明的蒸汽机离心调速器,加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步伐。 瓦特 三 发展阶段 1. 1868年马克斯韦尔(J.C.Maxwell)解决了蒸汽机调速 系统中出现的剧烈振荡的不稳定问题,提出了简单的稳 定性代数判据。 马克斯韦尔(J.C.Maxwell) 1895年劳斯(Routh)与赫尔维茨(Hurwitz)把马克  斯韦尔的思想扩展到高阶微分方程描述的更复杂的系  统中,各自提出了两个著名的稳定性判据—劳斯判据和赫尔维茨判据。基本上满足了二十世纪初期控制工程师的需要。 赫尔维茨(Hurwitz) 3.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需要控制系统具有准确跟踪与补偿能力,1932年奈奎斯特(H.Nyquist)提出了频域内研究系统的频率响应法,为具有高质量的动态品质和静态 准确度的军用控制系统提供了所需的分析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