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讲 徐志摩《再别康桥》 徐志摩生平及创作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4岁入家塾读书,前后共读7年私塾,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础。 1907年,他进了硖石开智学堂,这是科举废除后当地开办的第一所洋学堂,各科成绩名列前茅,赢得了神童的美誉。 1910年春,以优异成绩小学毕业,入杭州府中学,同班同学中有郁达夫。 少年徐志摩就已展示出文学方面的天赋,1913年,在校刊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 1915年夏天,徐志摩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与张幼仪结合。 1918年夏,徐志摩在北京正式拜退出政治界的梁启超为师,随即赴美留学。 在美时崇拜英国大作家伯特兰·罗素,决定结束在美国的求学生活,赴英伦去追随罗素。1920年10月,抵达伦敦。没想到,罗素已被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除名,到中国讲学。 失望之余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继续深造社会经济学,师从赖斯基教授。这段时间里,徐志摩结识了苦恋一生而未果的一代才女林微音。 离婚。 后徐志摩前往康桥(今译为剑桥,指剑桥大学)。康桥对徐志摩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我所知道的康桥》的美文和《康桥再会罢》、《再别康桥》等诗篇。 1922年回国,陆续发表新诗,引起了诗坛的关注。对中国诗坛而言,徐志摩的诗有如一股清新的风,给当时读惯了无韵诗和小诗的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形式上他引进了外国诗体,使诗的形式和音节整齐、美观、匀称,富有韵味。内容上,大多为爱情诗。 1924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新月社集中了胡适、梁启超、林徽音、陆小曼及后来加入的闻一多等人。其间第一本诗集《志摩的诗》和第一本散文集《落叶》出版。 结识陆小曼,1926年与其结婚。 1925年10月,接办了《晨报副刊》,并先后开辟了《晨报副刊·诗镌》和《晨报副刊·剧刊》。约请了许多知名作家撰稿,如梁启超、赵元任、胡适、阿源、郁达夫、沈从文、闻一多等等,阵容齐整,在当时很有影响。 1925年至1926年,进入了创作上的丰收期。出版第二本诗集《翡冷翠的一夜》。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以实践其以“健康、尊严”的文艺主张,成为“新月的灵魂”。 1931年创办的《诗刊》。《诗刊》发扬了《诗镌》纯粹、实在的精神,刊发了一批艺术质量较高的诗作。新月诗人们的作品,内容各异,形式多样,在中国诗坛上形成了一个有着较为广泛影响的诗歌流派--新月派。1931年印行了他的第三本诗集《猛虎集》,内中有其得意之作《再别康桥》。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从南京免费搭乘中国航空公司的邮政班机“济南号”飞北京。到徐州上空,遇大雾,飞机失事,罹难。 徐志摩曾经写过一首《想飞》的诗,最后一节这样写道:“同时天上那一点子黑的已经迫近在我的头顶,形成了一架鸟形的机器,忽的机沿一侧,一球光直往下注,硼的一声炸响,———炸碎了我在飞行中的幻想,青天里平添了几堆破碎的浮云。”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迳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东土; 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蔡元培 徐志摩诗歌艺术综述 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2、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内在的音乐化为诗歌的旋律与节奏,诗歌具有内在音乐的和谐,旋律和节奏感与诗人情感、情绪彼此契合。 3、词藻华美,风格清丽,呈现出明显的色彩美。 4、章法整饬,形式灵活。讲究诗歌的形式美,整齐中富于变化。 5、单纯化人生的表现。徐志摩的人生缺少活力与张扬。徐志摩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胡适《追忆志摩》)。徐志摩的诗句是“从心灵暖处来的诗句”。飘逸中含着温柔,忧郁中带着潇洒。徐志摩以诗人艺术性的方式生活、恋爱,诗人的气质成就了他诗歌的美丽,但诗化的人生限制了他人生的完善,反过来他的诗歌又失去了的大气。 《再别康桥》 一、创作背景。 1928年7月作者第三次游历欧洲,11月6日归国途中在南中国海上写下这首诗。 1、抒写对母校的拳拳之情,离愁别绪。 “我在康桥的日子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的甜蜜的机会了。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2、抒写对一段难以启齿的情感的告别,同时又夹杂着无法告别的怀恋的情绪。 在回忆、梦想、现实、淡淡的感伤、理性的告别中,体现自我的存在和生命的律动。 这首诗抒写的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资料\视频朗诵_《再别康桥》.wmv 二、分析 第1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