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科学栏目分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近科学 栏目分析 主编:李国强 执行主编:李民、薛建峰、宋岩君、王宁、齐义民 执行制片人:夏晓辉、陈铭 制片主任:张毓溥 责任编辑:穆晓方 监制:刘民朝、李福成、王晓斌 出生于甘肃兰州,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主持艺术学院94级播音本科专业,现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主持CCTV-10《走近科学》栏目,《10视之窗》栏目,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科技部《公众与科学》栏目担任主持人,在节目《百科探秘》担任主持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主持《我爱发明》栏目等。2014年主持了《中国成语大会》。 张腾岳 首播:CCTV-10周一至周四 20:30 重播时间:CCTV-10周一至周四15:15 栏目宗旨:传播科学知识 栏目定位:《走近科学》栏目1998年6月1日开播,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大型科普栏目。 走近科学从疑问开始。 当时这个口号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科学的普及不仅仅是说教式教学,在疑问产生后的探索会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影响。我认为这一点是这个节目的成功之处,他改变了以前科教节目说教式的教育形式,通过奇怪现象的展示来吸引观众的注意、提起大家的好奇心,在慢慢的探索过程中揭露科学知识。既吸引了现代人浮躁、猎奇的心理,又完成了枯燥的科学知识的普及。 针对《走近科学》的讨论去年就有,更有观众呼吁央视停播《走近科学》。许多网友认为,这是央视节目娱乐化的一个弊端。 纵观《走近科学》近两年播出的节目,网友将其分为4类:1、古迹探踪,如“盗墓迷踪”;2、奇闻趣事,如“吃农药上瘾的人”;3、怪力乱神,如“夜半‘鬼’声”;4、科考探究,如“机器人醒来”等。如此选题,激起了人本能的探索欲,加上节目的剪辑、解说“故弄玄虚”,节目配置的相关音乐“更是一种空阔神秘的声音,让人毛骨悚然”。 网友评论 《走近科学》“操作内幕” 不能解释现象,创造条件也要解! 如果你看到奇怪的景象、东西,或听到奇怪的声音,那肯定是你幻听、幻视、精神有问题、偏执、狂想、自我暗示;如果是多人看到,那一定是看错了(例如:把鲸鱼看成龙)。 专家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不管是啥结论,反正一定能、必须能找到一个人表情郑重地告诉你,这事其实是这个样子的…… 不能抖的包袱,创造条件也要抖! 开始的时候故弄玄虚,充分运用阴森的画面、诡秘的音乐、深沉的解说、鬼片的手法,吊你胃口;然后在最后1分钟里,自说自话,得出一个莫名其妙的结论。 《走近科学》“三宗罪” 侮辱———拿观众当“傻子” 污蔑———把当事人当“疯子” 恐吓———把科普节目拍成鬼片 现代快报2007年6月5日报道:央视十套的《走近科学》节目开播以来,播出了不少关于民间奇人异事、古怪传闻的说法和考证,关注度不断提高。最近,一则题为《CCTV10〈走近科学〉,还是走近白痴》的帖子在网上流传。该帖认为《走近科学》中很多所谓的“科学调查”如同儿戏:“CCTV10本来挺严肃的一个频道,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搞成喜剧频道,更难能可贵的是以恐怖片的手法拍出了喜剧效果。” 早在2001年央视科教频道成立之初,还是以正规科普节目播出的《走近科学》由于收视率排名末尾,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张国飞作为全台第一位竞争上岗的制片人,和央视人事办签了一个合同,将该节目重新改版制作播出,现在收视率位居央视十套第一。张国飞谈到“成功经验”时表示,这个节目首先要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接下来才有了如上瞠目结舌的选题。至于片子剪辑时的故弄玄虚,那是因为听故事是人的本能需求。他认为,《走近科学》培养的正是人们对科学的兴趣,也许有不少人边看边骂,但“看和骂都是津津有味的”。 作为中国较早的一个科教节目,《走近科学》以其准确的定位,独特的视角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为中国科教的普及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各类节目评奖中屡次获奖,多次受到党和国 家领导人的表扬,已成为中国电视科普的一面旗帜。在节目的制作中,记者和制片人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是牺牲“我们的摄像有被野熊猫追过的,没处躲,没处藏的,还有拍狗熊的时候,被狗熊打过去,整个衣服全烂了。有时候组织一些其他的活动各种危险的情况都会遇到,我们水下拍摄抚仙湖,稍微有一点风,马上从镜头里能反映出来,底下整个浑浊一片,但凡压力有问题了,或者潜在深度有问题,马上完蛋,所有这一切都是抱着风险做的。”在编辑中尽量的去贴合实际,吸引大众。但是,生活中的问题确实太少了,又不得不考虑电视传媒的特性,有些节目做的有些浮躁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我国的为数不多的科教节目我们应该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从中间学到一些知识,这就够了。

文档评论(0)

35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