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参考文献尹凯:《博物馆观众研究议题:概念、理论与实践》,《东南文化》,2015年6期。严建强:《在博物馆里学习:博物馆观众认知特征及传播策略初探》,《东南文化,》,2017年4期。季曙行:《观众参观博物馆的心理特点调查与分析》,《东南文化》,1989年3期。唐潇骏:《博物馆序厅空间初探——以观众参观体验为中心的考察》,《博物馆研究》,2012年03期。王菊:《如何做好博物馆观众的导引服务工作》,《博物馆研究》,2014年2期。孔达.:《英国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中国文物报》,2014年01月08日006版。参考文献:史吉祥:《博物馆观众研究是博物馆教育研究的基本点——对博物馆观众定义的新探讨》,《东南文化》,2009年6期。张恩君、宋向光:《博物馆观众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初探》,《中国博物馆》,2014年3期。魏敏:《博物馆展览文字浅析——观众研究视野中的案例分析》,《东南文化》,2012年2期。魏敏:《中国博物馆观众服务评估标准浅析—中西方评估体系的对比与分析》,《博物馆研究》,2016年1期一、社会公众、观众和目标观众群社会公众博物馆观众: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爱好“潜在观众”目标观众群:主要适应和服务的对象二、观众构成与特点年龄结构参观目的地域活动状况身份及社会地位现实观众和潜在观众(一)观众构成划分原则(二)观众构成按照年龄层次分类ABCD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依参观目的分类:学习型:大、中、小学生A科研型:相关学者B观光休闲型:游客、会议团体、政界嘉宾C其他:避雨等临时性D(三)博物馆观众的特征1、作为人的博物馆观众——一般性「具备人的双重属性:自然和社会」1)博物馆观众是一个活的生命体;2)博物馆观众社会生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生命机体变化和社会与环境变化3)博物馆观众社会生活存在差异性:个性差异和社会、时代或阶层差异。2、作为观众一个类别存在的博物馆观众——一般性1)、整体年龄和层次、需求存在多样化特点2)、视觉体验3)、自愿为前提3、作为博物馆服务对象的博物馆观众——特殊性1)博物馆的实物是其体验对象;2)博物馆环境本身是其体验内容之一;三、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1.宏观方面:博物馆事业与观众观众的正当要求和愿望代表着社会公众的要求,观众的批评建议也是改进博物馆工作的启示。博物馆工作者应当善于分析与吸收观众的意见,并从中找出改进工作的方向和途径。观众在博物馆活动中,应当是积极参与者,是客观评价和检验博物馆各项工作及其效果的主人。博物馆的宗旨: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社会公众的要求总是代表着社会和社会发展的趋向,社会公众的愿望反映着社会和社会发展的趋向。博物馆的一切工作必须适合公众的需求。博物馆要实现其社会效益,就要了解观众的需求和社会效果。2.微观方面:博物馆内部发展与观众1?? 博物馆陈列陈列前:调研陈列中:展览与讲解陈列后:评估让观众更满意陈列展览,从而实现展览的更切实和更大的社会效益。2?? 博物馆社教部门与观众与学校教育的合作服务观的改变关心弱势群体增加休闲意识举办学术讲座和知识的普及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博物馆应成为普通人的教育场所。博物馆应成为服务于民众的大学”。“教育”与“为公众服务”应当并列视为博物馆的核心要素。博物馆第一重要的是教育,事实上教育已经成为博物馆服务的基石。社会服务功能是博物馆的宗旨。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博物馆观众、潜在观众二、简答题: (1)博物馆观众可以分为哪些类别 (2)博物馆观众的特征 (3)简述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 (4)简述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内容与意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