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永别了-武器》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思想及传承关系.docVIP

论《永别了-武器》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思想及传承关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永别了,武器》和《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思想及传承关系 一、两部作品故事背景的共同特征 海明威和海勒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两面旗帜。海明威被誉为“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1929年他出版了《永别了,武器》。海勒于1961年出版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开创了“黑色幽默”文学之先河。《永别了,武器》、《 第二十二条军规》两部作品分别以两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所写故事发生时间及作品问世相隔20-30年。那么,两部作品是否有思想的共通之处,如果有,其根源所在和是否存在传承关系以及由于时代发展而又有的差异? 《永别了,武器》共五部。小说在部队撤退喧闹而沉寂的背景中展开了故事,美国青年亨利在前线医院认识了英国护士凯瑟琳。一天,他正在掩护壕里吃干酪,被奥地利迫击炮弹片击中腿部(第一部)。他住进了美军米兰医院,凯瑟琳也被调入米兰医院,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凯瑟琳怀了孕,亨利却得回到前线(第二部)。亨利在前线随部队撤退途中竟被宪兵当着德军奸细逮捕,险遭枪毙;危急关头,他栽进冰冷的河里才侥幸逃命(第三部)。亨利在施特雷沙找到了爱人凯瑟琳,却逃不脱军方的追捕。两人冒着生命危险连夜划船渡过马焦莱湖逃到了他们理想的国度瑞士(第四部)。两人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噩运却再次降临,凯瑟琳难产,被夺去了生命,亨利陷入深深的绝望(第五部)。 这部作品是以海明威自己参加一战的经历为素材创作的。1918年5月,年轻的海明威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漩涡。他本是志愿参战的,但是战争不像他想象那样美妙,而且充满残酷。他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他痛恨政客在报刊杂志上的宣传,认为那些全是骗人的鬼话。《永别了,武器》写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参加意大利军队的经历和他的性格变化。他性格单纯,厌恶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自私和虚伪,但他却被卷入了地狱般的战争漩涡之中,最后走上了永远告别帝国主义战争之路。战时海明威遭遇了两件终生难忘的事,这两件事都在《永别了,武器》中得到了宣照。一是大腿中弹,几乎成为残废。一天下半夜,他在前线为意大利士兵分发巧克力时,被奥地利迫击炮弹片击中。腿上身上中了两百多片碎弹片,在医院住了三个月,动了十几次手术,才保住了腿。《永别了,武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7月第一版。下文引用此书句子系同一版本)42-47页写亨利受伤差不多就是他当年情景再现。“我努力呼吸,可是没法子呼吸,只觉得灵魂冲出了躯体,往外飘,往外飘,一直在风中飘……我想动,但是动不了……我的膝盖没了。”还有就是他的初恋。在疗养期间,海明威结识了一位比他大的美国护士,但战后恋人另嫁他人。再看小说写亨利在前线认识了一位英国籍护士之后,逐渐发现了真正的人生和爱情的意义,然而恋人却死于难产。惨痛的结局是一样的。所以林疑今说《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一部带有浓郁自传色彩的作品。 《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很有意思的小说。它几乎没有完整的情节,也没有明显的线索——不像许多小说按照一定顺序,比如时间展开故事;却又塑造了一大堆鲜活的人物。这是小说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小说读起来有趣,联系起来思想头疼,看完之后方觉开朗。作者构思布局实在之高。他起笔开篇不是建立一个叙事起点,而是剖开一个横切面,就像铺开一个簸箕,把所有相关情节全都呈现出来,一个人物引出另一个人物,一件事情引出另一件事情,如是反复,形成一条链,环环相扣,既不紊乱,也无次序,只有关联。无疑是对传统逻辑结构的一个突破! 就作品内容与作者经历看,海勒写《 第二十二条军规 》与海明威写《永别了,武器》有惊人的相似。先看海勒的简历。18岁应征入伍,被编入美国空军任投弹手,基地是地中海的科西嘉岛。参战期间,他执行轰炸任务37次,获得了中尉军衔。他在空军中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创作《第二十二条军规》提供了生活素材。再看《第二十二条军规》。小说主要情节非常简单。“皮亚诺萨岛位于厄尔巴岛以南八英里的地中海中,这是一个很小的岛屿。”(译林出版社1999年2月第一版《第二十二条军规》卷首语。下文引用此书句子系同一版本)主人公约塞连上尉像只惊弓之鸟,在一片混乱、荒谬与恐怖中,为保全性命而进行疯狂的努力——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逃避作战飞行,一次一次装病住进医院,最后逃往瑞典,成功与否就不得而知。当然不能把约塞连当作海勒。但皮亚诺萨岛上的故事却无疑是对当时美军以及更宽范围的影射。克莱文杰、哈尔福特、麦克沃特、温特格林、内特利、斯诺登……一个个丰满的人物,突然间命就没了,这是对战争最好不过的解释。我想,这些正是海勒自身战争经历至深的记忆。 《永别了,武器》为海明威也为美国文学挣得荣誉。但是,海勒以二战为背景写下的《 第二十二条军规 》出版后却反响平平。它能声誉日重竟然是依靠越南战争,因为美国国内反战情绪高涨,该小说成了当时美国青年反战运动的精神食粮。是战争把《永别了,武

文档评论(0)

jyr0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