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桩抗拔静载试验自平衡法
1 试验目的
目的是检验单桩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 检测标准
(1)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2) 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 15-60-2008;
(3) 交通部行业标准《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JT/T738-2009);
(4)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 检测数量
检测数量按相关规范执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抽检数量为总桩数的1%且不应小于3根。
检测桩的数量及具体检测桩号由甲方会同监理、设计及施工等有关单位,根据施工记录和低应变动测结果确定。
4 检测仪器设备及现场安装
1) 试验设备
(1) 荷载箱:每根试桩使用1个经过标定的荷载箱——专利产品。
(2) 高压油泵1台。
(3) 电子位移传感器4只:两只测荷载箱向下位移,两只测荷载箱向上位移。
(4) 电脑及数据自动采集仪一套。
2) 现场安装
自平衡法现场测试工作与基桩施工过程密切相关,故需要施工单位承担(或配合)部分工作。
1、为了能够提供足够的桩端反力,需特别施工桩端延长段,即工程桩挖至设计要求的桩端位置后,按扩大头直径继续往下挖0.7m深延长段,其中0.2m为预留荷载箱的高度,0.5m为桩底加强层,且在桩底加强层的顶部配置双向水平钢筋。详见图2。
2、施工单位焊接钢筋笼时,配合将位移丝及外护管绑扎到钢筋笼上,注意确保外护管不渗泥浆,检测单位负责指导和配合。位移丝和外保护管由检测单位提供。该项工作一般应在浇筑混凝土前2~3天做好准备。
3、混凝土分两次浇灌。先浇灌底部延长段以上0.5m高度处,并找平,待初凝后吊入荷载箱(荷载箱高度约0.2m),安放在中心部位。同时在荷载箱标高范围内,采用五合板沿桩周设置一圈隔离。
4、吊入钢筋笼,将钢筋笼上的管子与荷载箱上相应的管子对接。
5、按施工要求浇灌桩身混凝土。
6、在埋设完荷载箱至现场测试这段时间内,出露在桩顶的高压油管及护管封头应妥善保护,特别是施工时避免损伤损坏。
7、测试期间确保不断电(380V、220V两种电源)。试桩周围10米内不得有较大振动。
图2 荷载箱埋设图
5. 试验技术要求
(1)、试验加载: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每级加载为预定最大试验荷载的十分之一,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稳定标准为在每级荷载作用下,桩的上拔位移量连续两次在每小时内小于0.1mm。最大试验荷载为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
测读桩顶上拔位移量的间隔时间:每级加载后第5min、10min、15min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读一次,累计一小时后每隔半小时读一次。
(2)、试验卸载:卸载测回弹分五级进行,每级卸载减量为预定试验荷载的五分之一,卸荷后隔15min测读一次,读两次后,隔半小时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荷后隔180分钟测读上拔位移量残值。
(3)、终止加载条件:Ⅰ、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上拔量大于上一级上拔荷载作用下上拔量的5倍;Ⅱ、按桩顶长拔量控制,当桩顶长拔量超过100mm时;Ⅲ、按钢筋的抗拉强度控制,桩顶上拔荷载达到钢筋强度标准值的0.9倍;Ⅳ、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上拔荷载值。
(4)、根据试验数据绘制的荷载与上拔位移变化关系曲线(U~δ曲线)、上拔位移量与时间对数关系曲线(δ~lgt曲线)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Uu,当Uu?最大试验荷载时,判定该检测桩满足设计要求。
6. 试验后回灌
测试完成后,委托方应委托有资质的灌浆单位进行压力灌浆,压力要求≥1.5MPa,水泥掺入5%膨胀剂。
7. 进度安排及成果提交
(1)、合同签定后7天内完成荷载箱的设计、生产和标定。
(2)、荷载箱运输约需 4-7天。
(3)、根据施工进度,组装钢筋笼与荷载箱,浇筑混凝土。
(4)、浇注混凝土28天后进行自平衡测试,每根桩现场测试正常情况约需1天。
(5)、现场测试完成后五个工作日内提供初步结果,十个工作日提供正式报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