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求法僧俗出国前后学习域外语文的机缘.PDFVIP

浅论中国求法僧俗出国前后学习域外语文的机缘.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華佛學學報第 010 期 (p249-265) : (民國 86 年) ,臺北:中華佛學研 究所,.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0, (1997)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淺論中國求法僧俗出國前、後 學習域外語文的機緣 曹仕邦 中華佛學研究所研究員 p. 249 提要 本文所論,首先是中國求法者出國前學習梵文的途徑為何?他們的語文 師資,最初是來華弘法的天竺或西域僧人,後來加入了旅居中夏的印度 居士,更有求法歸來的華僧和譯場中人。 至於西僧教授華人梵文所使用的媒介語,則是漢言。原先他們為了在禹 域弘法而學習華夏語文,而居住於今河西走廊一帶的小月氏人曾扮演過 重要角色。事緣自東漢以至西晉初,印度曾是建國於阿姆河流域的大月 氏國底附庸國,印度僧侶多數懂一點宗主國的月氏語,當他們自陸路進 入玉門關之後,便利用月氏語向兼通兩種語文的小月氏人學習漢語。此 外,依本文所考,西僧往往跟旅行商人們結伴東邁,他們在途中可能通 過粟特語或 Prakrit,跟同行的漢族旅行商人先學點初階漢語,然後在來 華後生活於華言環境中逐漸加強中國語文的能力,於是可以通過漢語來 教授梵文。 及至華人求法者學過梵文再首途之後,循陸西行,沿途所經都是西域的 佛教國度,而梵文在這些國度的佛寺中是通用語文,因此中夏求法者只 要找上一家佛寺,便可使用梵文作媒介語來要求幫助,不必先學懂沿途 各國的不同語言。自中國跋涉往印度,陸途大抵要走上三年,倘使三年 來求法者都一直使用梵文跟西域僧侶交涉;甚或在西域順便聽講佛法的 話,則達印度時,他們的梵文已很流利了。因此古時循陸求法者遠比循 海的來得多。 至於僧史中載有兼通各種外語的求法高僧,則關乎他們的學習語文能力 和興趣,西行不必多學不同語文。 (本文原屬仕邦於民國84~85 年度繳交於本研究所的研究專題《中國 佛教求法史研究》的首章,如今稍作改寫,以應本學報的邀稿。) 關鍵詞:1.小月氏人的媒介角色 2.中亞佛寺通行梵文 3.三年求法行程 與梵文的磨練 p. 250 一、華人求法者在國內學習域外語文的機緣與師資 華人僧俗[1]出國前學習外語[2]的師資,主要是東來弘法而通中國語文 的外國法師。何以言之?佛法來華,最初是個別忘身為法的外國沙門甘 冒生命之險,闖過沙漠、雪嶺或洶濤大海前來禹域,然後逐漸將釋迦遺 教弘揚於此土。他們的努力,已為治佛教史的人所公認。至於所謂東漢 明帝(58~75 在位)於永平十年(67 )或以前感夢金人而主動遣使往天 竺求法的神話,已愈來愈不被人接受了。[3]而西僧來華後跟禹域之人接 觸之初,首先遇到了彼此語言不通的問題,下面的故事,可助說明其中 苦況。 在西晉武帝(261 ~290 在位)御宇之世,有印度僧人竺高座到達中國的 敦煌郡(今甘肅省的敦煌縣)。由於當時印度是大月氏國的屬國,故竺 高座懂得宗主國的月氏語。而敦煌一帶原屬月氏人西遷建國前的故土, 境內仍住了不少稱為「小月氏」的月氏族遺民,他們兼通漢語和月氏語。 於是竺高座便收了一位八歲的當地月氏兒童作沙彌,取法號為「竺法 護」。 竺高座所以收竺法護(約 266 ~308 時人)為徒,因為這徒弟兼通兩種 語言,既能用月氏語跟自己交談, p. 251 也能替自己講經說法時用漢語翻譯,更能在其他時間用漢語替自己奔走 辦事。[4] 從上述故事,反映了早期東來弘法的外國法師跟華人接觸時語言不通的 一面。 然而他們既然不避險阻來華弘法,當抱定學習中國語文的決心。因為古 時華人一向自視為天朝大國之民,不屑學習外語,倘使外國法師不通華 言,又如何向傲岸自高的華人宣弘?梁釋僧祐(445 ~518 )在《出三藏 記集》(《大正藏》編號 2145 ,以下引用簡稱《祐錄》)卷13 〈尸梨 蜜傳〉略云︰ 尸梨蜜( Śrīmitra),西域人也。永嘉中(約310)始到此土(頁 98 下)。 (尸梨)蜜性高簡,不學晉語,諸公(東晉之達官貴人)與之語言,蜜 因傳譯(頁 99上)。 從「蜜性高簡,不學晉語」的反面,使我們知道來華西僧們多數是努力 學習華夏語文的。 然而華夏使用方塊字

文档评论(0)

jin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