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秦汉的教育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秦汉的教育 秦汉时期包括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的秦朝和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两汉.共计四百多年.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曾说道:“汉兴以来,承用秦法,以至今日者多矣。” 第一节 秦代的教育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时间虽然很短,只有15年时间。 “自秦以后,朝野上下,所行者皆秦之制也”恽敬:《三代因革论》 谭嗣同:“二千年之政,秦政也。” 一、秦代的文教政策: (一)书同文 当时流传着的三种字体:古文、籀文、篆书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许慎:《说文解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琅邪刻石:“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李斯列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同文书。” 《说文解字》:“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普施明法,经纬天下” (二)行同伦 在实施中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巡行显威 “堕毁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做到“行同伦,黜异俗” “黔首改化,远迩同度” 2.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以法为教”-指将法律定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取代“礼、乐、诗、书”和“书简之文”。 李斯建议:“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三)言同一:焚诗书,坑儒士,在文化教育领域里实行封建专制政策 正如李斯说:“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发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史记·秦始皇本纪》 淳于越:“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李斯主张:“颁挟书令”、“禁私学”,认为:“不燔六艺,不足以尊新王”-《秦政记》 “焚书坑儒”――是秦代统制文化学术、镇压知识分子的事件。秦始皇三十四年,以淳于越为代表的儒生向秦始皇进谏,要求废除郡县制,恢复分封制。儒生攻击朝政,主张“师古”,正是从“六艺”中寻找论据,针对这类争议,李斯等人认为,必须由政治上的统一推进到学术思想上的统一,因而提出焚毁“六艺”的建议,秦始皇接受了这个建议,颁发了“焚书令”,这就演出了中国文化教育史上的“焚书”悲剧。秦始皇焚书后,儒生大为不满,一些儒生甚至公开攻击秦王朝的“焚书令”,于是秦始皇进一步采取镇压手段,派御史把犯禁的儒生460余人坑于咸阳。这便是历史上所谓的“焚书坑儒”。 第二节 汉代的文化教育 陆贾:“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之” “打天下” “治天下” 一、汉代的文教政策 新的文教政策主要包括: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项统一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的政策 “贤良对策”――是董仲舒应汉武帝贤良文学诏写成的三篇政论,历史上称为“贤良对策”或“天人三策”,该文收于《汉书·董仲舒传》中。 “无为而治” “无为”――就是“循理而举事”的合理行为 “无为而治”――即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政治管理的“治道” 秦“重禁文学,不得挟书,弃捐礼义而恶闻之,其心欲尽灭先王之道,”……“故立为天子十四岁而国破亡矣。”……“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汉书·董仲舒传》 “变而更化之”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数数变,下不知所守。”-《汉书·董仲舒传》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二)“开创太学、改革选士制度”是一项关于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充实官吏队伍的政策 “劝学修礼” “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弟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名闻。”-《文献通考》 一再诏举“贤良方正”和“孝廉”、“秀才” (三)“整理古籍,厘订文字”是一项统一文字和整理文化典籍的政策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帝时,书缺简脱……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室。”――《汉书·艺文志》 “观视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后汉书·蔡邕传》

文档评论(0)

4442226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