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
课 题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制 作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鉴赏的方法,抓住意象,发挥想像,品味诗歌意境,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2、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鉴赏方法与流程探究诗歌意境,学会运用“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味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内容,抓住诗歌意象,想像诗歌意境,分析诗歌情景之间的关系,进而把握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自如贯彻运用“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找准诗歌意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
朗读背诵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8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课堂活动
单元学习要点:
1、诵读
2、掌握意象、意境两个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 3、通过联想和想象,赏析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体味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境中景、理、情。? ?4、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要求的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对诗人生平和为人的探究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要在鉴赏本诗词的基础上拓展开来,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作者和词风等文学常识,为今后的诗歌学习作好知识的积累。? 5、情景结合的基本方式
①即景抒情②直抒胸臆③寄情于景④情景相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这一鉴赏诗歌的方法,可以说我们已经掌握了打开鉴赏古代诗歌的一扇大门;而在本节课,我们将打开另一扇大门:学习另外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二、检查预习??
1、置身诗境:通过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得到审美的享受。
2、缘景明情: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三、教师引导??鉴赏实例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吟诵感悟
2、把握意象:月、乌、霜、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
3、想象与联想
4、品味意境、把握诗情
明确:
描绘了一幅秋夜寒江图:秋天的夜晚,月亮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枫树与渔火映衬着独自愁眠的诗人;远处山寺传来的钟声让孤寂的诗人心烦意乱。
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愁”------羁旅之愁
四、 方法总结:
吟诵感悟 —把握意象—发挥想象与联想—品味意境、把握诗情
五、自主赏析??合作发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相应题目。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wù]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参考答案】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秋风萧瑟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六、教师点评赏析情况
七、作业布置:
1、复习本节课内容,特别留心鉴赏方法的实践性流程。
2、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鉴赏方法自主赏析《春江花月夜》。
第二、三课时 《春江花月夜》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游子,还是空待闺中的思妇;抑或是征战沙场的将士人们抬头望月,总是心有感慨,或倾注爱恨,或寄托悲欢因而浩瀚的诗海中从来不乏优美的写月诗篇
在众多吟诵明月的诗歌中,有一篇被人称为“孤篇盖全唐”,那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二、自读诗文,整体感知
思考:这首诗题为春江花月夜,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三、赏析美景、把握情感
(一)赏析美景
1、抓意象
春江、明月、花林、流霜、白沙、江天
?2、 运用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再现画面
3、概括景物特点
月夜特点:幽美、朦胧、静谧、澄澈、空灵
4、方法指导:
鉴赏写景诗,不仅要捕捉画面,感悟美景,还要了解把握景物特点,把握诗人情思
(二)品悟月下哲理
1、提出思考:面对美景,作者有怎样的感慨?
明确:作者独立江畔,看到那轮孤月,引发了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2、探究研讨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在面对美好河山,优美风光时都会思考宇宙与人生
(老师补充资料: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