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及其组织形式
人口在农业社会、尤其在一个人口与土地这一主要的资源还没有发生过度失衡的农业社会,可以说是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人口的数量、分布及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发展的状况、影响着各地区开发的进度;人口的社会构成状况则决定着生产的组织形式和社会财富的分配形式。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要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状况,必须对这一时期的人口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有关人口数量的历史记录
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存在的数十个政权,只有少数几个政权有户口数记录,而这仅些有的记录也并不准确,有的至今学术界还有争论。尽管如此,它们还是为我们探索这一时期人口的状况提供了必要的参考数据。
《后汉书·郡国志》唐李贤注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记三国魏末年的户口数说:
文帝受禅,人众之损,万有一存。景元四年(263年),与蜀通计,民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九十一人。
据《三国志》卷33《蜀书·后主纪》炎兴元年(263)条裴松之注引王隐《蜀记》,称这年蜀国“领户二十八万,男女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唐杜佑大约用《帝王世纪》所记魏蜀“通计”数减去《蜀记》所记蜀“领户”数,从而得出三国魏总计有663423户、4432881人的数字。
《通典》卷7《食货志》“历代盛衰户口”
与魏、蜀并立为三国的孙吴政权在其灭亡之际也有一个户口记录。《三国志》卷48《吴书·孙皓传》裴注纪《晋阳秋》说:
(王)浚收其图籍,领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太康元年(280),西晋在灭吴统一全国后,大约有2459840户 《晋书》卷14《地理志上》。以此数字减去灭吴所得,同年原西晋境内约有193万户、1386万口,这表明灭蜀以后的17年中,西晋境内增加了69万户、849万口。此后,西晋的户口继续增长,至太康三年,户数达377万户,较太康元年增加了131万多户。如按太康元年户均6.57
《晋书》卷14《地理志上》
十六国时期,只有两个政权有较准确的户口数记录。《晋书》卷114上《苻坚载记上》
记公元370年,前秦灭前燕,前秦主苻坚“阅其名籍,凡郡百五十七,县一千五七十九,户二百四十五万八千九百六十九,口九百九十八万七千九百三十五人”。前燕灭亡时的疆域大致南及淮河以北,北至今山西大同、太原一线,东北包括辽宁大部,西边在洛阳以西地区与前秦分界。这一地域相当于西晋太康初的青、兖、冀、 幽、并五州,豫州安丰、弋阳以外的八郡国,司州弘农、上洛、平阳、河东以外的八郡,徐州广陵以外的五郡国及临淮郡一部分,以及东北一带的昌黎、玄菟、辽东三郡和荆州南阳郡。据《晋书+地理志》,西晋上述地区有1116317户参冻国栋:《唐代人口问题研究》第二章第三节《十六国北朝的荫户问题与人口数量》,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3年2月第一版第56页。
参冻国栋:《唐代人口问题研究》第二章第三节《十六国北朝的荫户问题与人口数量》,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3年2月第一版第56页。
公元392年,后燕征服西燕,获76800户 《晋书》卷 《慕容垂载记》
《晋书》卷 《慕容垂载记》
《魏书》卷106《地形志》总序概述北魏后期至东魏时北方户口状况时说:
(北)魏定燕、赵,遂荒九服,一国一家,遗之度外,吴蜀而已。正光以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之太康,倍而已矣。孝昌之际,离乱成尤盛:恒、代而北,尽为丘墟;崤、潼已西,烟火断绝;齐方全赵,死如乱麻。于是生民耗减,且将大半。永安末年,胡贼入洛,官司言文簿,散弃者多,往时编户,全无追访。今录武定之世以为志焉。州郡创改,随而注之,不知则阙。
也就是说,由于北魏末年的长期动乱,原户籍簿册散佚,魏收在北齐天保五年(554年)编定叙述北魏历史的《魏书》时,已无从查考北魏时代的户口数,只能估计北魏正光年间(520-525)以极盛时的户口超过西晋太康时一倍。若以西晋太康元年的户数为准,则北魏全盛时约有500多万编户,唐杜佑著《通典》推断北魏盛时户数“有至五百余万矣”,亦因于此。但进而据之推断北魏及盛时有3000多万人口则不正确,因为北魏时每户平均只有3.78人,较西晋6.57人的平均数要少得多。北魏盛时500多万户估计约有1890多万人,这与西晋统一时的确良1万余人相比,当然也要高出很多。
《魏书》三卷《地形志》给出了一组户口数字,据统计,东魏境内80州中有户口数的47州共有2007966户、7591654人 参冻国栋《唐代人口问题研究》,前引书;《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第5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这只是东魏武定年间(543─550年)的编户情况,且不包括东魏境内今山西、内蒙一带“禁旅所出,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