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行为问卷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患病行为问卷 一、介绍: 1.患病行为及患病行为异常 患者就诊过程中,向医生叙述其问题的同时,自然也表露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态度、对医学解释及医疗服务的态度。前者是医学教科书上所说的主诉,而后者就是所谓的患病行为(illness behavior).这个概念是Mechanic和Volkart (1962)提出来的,最初指患者对自身症状的反应,如是否到医院就诊,就诊是否及时等。他们认为患病行为应当是患者作为一个人的一种正常功能。 但从患病行为的角度进行考察,很快就发现有相当部分患者这种功能不正常,突出的表现为两个极端:有的人明显有诊断明确的疾病,但却不承认自己有病(否认),不愿意接受医疗照顾;而另一些人虽然没有明确的躯体疾病,但却经常因各种身体不适光顾各医疗机构,而且医生合理的检查及恰当的解释、处理也不能改变其根本态度。为此,澳大利亚学者IssyPilowsky (1969)明确提出“异常患病行为”(abnormal illness behavior)概念。而上述后一种异常其实就是精神科常说的“疑病倾向”或“躯体化”倾向。 当然,患病行为并不是单一维度的,异常患病行为也不只是以上两种表现,比如治疗依从性方面的问题就不好归于这两个极端中的任何一个。 2.《患病行为问卷》的由来、结构和版本更迭 为使非精神科医务人员能便捷地识别异常患病行为,特别是能够兼顾异常患病行为的两个极端,70年代Pilowsky等在广泛收集异常患病行为方面描述并进行条目筛选的基础上,发展了原有的《Whiteley疑病指数》(Whiteley Index of Hypochondriasis,1967),编制了52题的《患病行为问卷》(illness behavior questionnaire)。 这是一个自陈式问卷,问题集中于患者对待身体不适或疾病的态度,要求被试回答“是”或“否”(详见附录)。在疼痛治疗中心的100位患者中进行测试,以正交旋转析出7个因子,它们是:一般疑病(GH, general hypochondriasis),疾病信念(DC, diseaseconviction)、心理取向(P/Spsychological vs somatic perception of illness)、情感压抑(AIaffection inhibition)、情绪紊乱(AD affective disturbance)、否认心因(D denial)和易激惹性(I irritability)。 后来,为平衡代表各因子的题目数,增加了10个题目,形成了62题的《患病行为问卷》。经扩大样本进行因子分析,与52题问卷析出的因子一致。并在临床各科各种患者群体,如疼痛中心慢性疼痛患者、口腔科的颖下领关节功能紊乱患者、消化内科患者、腰椎外科患者及精神精神科庶病患者中进行了效标效度(与DSM-III诊断比较)和预测效度(预测手术结果)的测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并提供了反映不同群体各自特点的资料。 同时,在原有7个因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因子分析产生两个次级因子:情绪状态(ASaffection state)和疾病确信(DA disease affirmation).加上原来的Whiteley疑病指数(WI),共有10个变量可供分析。原作者还给出了某些因子及次级因子的参考值。在慢性疼痛病人中还得出了判别是否为异常患病行为的方程(详后)。 总体而言,在众多因子中,一般疑病、情绪紊乱、易激惹性和情绪状态属于反映不良情绪(焦虑、抑郁)的因子,而疾病信念、疾病确信和疑病指数则是反映“病感”的因子。此外,还有否认心因、心理取向、情感压抑等维度,这也是本问卷的特色;即多维度性,能从不同角度反映问题,因此也更全面。 二、中文译本的信度和效度 由于患病行为问题具有普遍意义,我国的医疗实践也受到异常患病行为的影响。如有报道以躯体主诉就诊而实际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占内科初诊患者的三分之一还多。1997年,胜利等引进了患病行为问卷,中译本回译一致率达95%(按意义判断)。经测试,复测信度82.5%。 在效标效度上,反映情绪的4个因子(一般疑病、情绪紊乱、易激惹性和情绪状态)与其它自陈式问卷(《一般健康问卷一28》《医院内焦虑抑郁量表}))结果及精神科医生用经典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的结果都有中等强度的相关(r=0.5-0.6,p<0.01)。 在区分效度上,能够区分出内科住院患者中精神状态较好者和较差者(存在精神障碍或处于精神科亚临床状态),也能将后者与到精神科就诊的神经症者区分开来。具体结果是:与精神状态较好的内科住院患者相比,精神状态较差者病感强,不良情绪明显;他们与到精神科就诊的神经症患者在病感方面相似,但不良情绪尚不如到精神科就诊的神经症患者突出。 三、评分方法、参考值及使用注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