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中医资料8经络学说的探讨与针灸疗法的关系(续).docVIP

1959年中医资料8经络学说的探讨与针灸疗法的关系(续).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经络学说的探讨与针灸疗法的关系(续) 陆瘦燕?   2.十二经别:   “经别”是别行的正经,是由正经别出的另一经脉系统。张志聪说:“正者,谓经脉之外,别有正经;非络也”。所以经别的定义目前大家已经基本上一致了。但是既有十二正经,为何还要有十二经别呢?这一点据我个人的理解是:十二经脉在体表有十五络为之沟通,并且其表里二经又在肢端相接,加强了表里通气、相互调节的作用。而在体内仅靠正经在脏腑之内“所属”“所络”的联系,还不能满足生理的需要。因此在正经内行脏腑的经脉以外还必须有经别来增强其作用。从十二经别自正经别出后皆入走内脏,其中手足六阳经别均行过与其为表里的脏腑,尤其是足三阳的经别都属腑而散布于脏;手足六阴经别均行过本经所属的内脏,然后合入与其为表里的阳经,而从组成六合关系的特点来看,则可以推知经别的作用,在生理上反映了:(1)通连机体内外,渗灌脏腑以辅佐正经在体内循环的不足。(2)进一步加强了表里二经在体内外的联系。所以将经别解释成别行的正经,是很合理的。   此外由于经别阳经自本经别出后复注入于本经,阴经自本经别出后注入阳经,其脉气不按经脉流注的次序传注,所以其行向也就和正经不同,没有顺逆的分别,均自四肢别入内脏深部,复出头颈浅部;这也是经别特点之一。   经别的循行径路也是决定腧穴主治性能的因素之一,例如足太阳经之别,自膕中别出,上入于肛;所以本经膕以下的合阳、承筋、承山等穴可以治疗后阴部的疾病;因此也可以作为循经取穴的依据。   3.奇经八脉:   八脉乃是冲脉、任脉、督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等八条。以其不入于五脏,无表里相配,不随十二经流注循环,异于常经,故名为“奇”。在功能上有溢蓄调节正经脉气,而司吐纳和温濡全身的作用。奇经八脉的个别作用,据本人的理解,和其所过腧穴及所会经脉有关,兹分论如下:   (一)任脉:“任”有容任的意思,古人也作“姙”字解释,以其和妇女的姙娠有关而得名。任脉的作用为诸阴之海;这是因为足三阴经皆交会于任脉的中极、关元二穴。手三阴经虽然不直接和任脉相交,但是由于和足三阴相连接,所以也能通气。任脉的能够容任诸阴之气而为阴经之海,即因于此。   (二)督脉:“督”有都督之意,以其总督诸阳而为阳经之海而得名。督脉中有大椎穴为手足六阳经脉交会之处,又有百会是督脉足三阳之会,故此手足诸阳之脉气可以集聚于督脉,诸阳之海的意义,就在于此。   (三)冲脉:“冲”是冲要的意思,冲脉发于气街,并足少阴直冲而上,气街属胃,是五脏六腑和后天之海,足少阴属肾为藏精之处和先天之本,冲脉统贯二经,故能为十二经脉之海。   (四)带脉:带脉的名称,以其束腰如带而得。其脉当十四椎处前行,发起于季肋的章门穴,经带脉、五枢、维道而前相合;所以此脉的形状是回绕周身而向前微垂,有统束一身上下纵行诸经的作用。   (五)阴维1.阳维:“维”是维系的意思。古人说阴阳二维,维络一身表里之阴阳,阳维维络诸阳,阴维维络诸阴。这种理由本人的体会也是由二脉所经过的腧穴和交会的经脉决定的。阳维所过共计18穴,包括手太阳的臑俞,手少阳的臑会、天窌,手阳明的臂臑,足太阳的金门,足少阳的阳交、日月、肩井、本神、阳白、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等穴,以及督脉经的风府、痖门。在以上诸穴中,可以看出阳维交会了所有的阳经。虽然上面没有足阳明的穴位,但是足少阳中的肩井、阳白二穴,却是足阳明脉气所过的会穴(阳白是手足阳明少阳阳维五脉之会,肩井是手足少阳足阳明阳维之会),据此情况,则阳维维络诸阳经的理由,不难解释了。至于阴维所过计共七穴,其中有足少阴的筑宾穴,足太阴的府舍、大横、腹哀穴,足厥阴的期门穴,任脉的天突、廉泉穴等。这些穴位包括足三阴和任脉经,虽然手三阴的腧穴没有在内,但是由于手足三阴同名经脉相连的特点,故此阴维维络诸阴的作用,也可以想见了。   又因阴主里,阳主表,所以阴维脉主一身在里之阴,阳维脉主一身在表之阳,理由也十分明显了。   (六)阴蹻、阳蹻:“蹻”是足跟,又有蹻捷的含义。阴阳二蹻均起于足跟部,并能令人步行蹻捷,因此命 名。阳蹻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蹻主一身左右之阴;这种作用如以其循行径路来理解,则:阳蹻所过计左右各11 穴(睛明、承泣、巨窌、地仓、巨骨、臑俞、肩髃、居窌、附阳、仆参、申脉),在此11穴中均为双穴,没有任督二脉中线的腧穴;所以其脉气是不能左右通气,而是两侧各别的;再加以上各穴均为阳经的腧穴,阳蹻脉本身也循行于阳部;故此阳蹻分主一身左

文档评论(0)

LF201908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