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导引笔记.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论:文学批评的性质 文学批评的概念界定:本教材所讨论的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理论批评现象,而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主)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 文学批评的概念界定:对文学现象作出判断、评价,指出其思想上、艺术上的得失和所以得失的原因。 文学批评的目的和任务:探究并确认所论作家作品的独特之处,确认其在文学发展历程纵线上的位置和在当前文学景观的横断面上的位置,发现、认定正在形成、扩展中的文学思潮并判定其性质,分析它在文学发展中的正面和负面作用,以此对作家、作家群和当代文学整体的发展施加影响。 文学批评的思维性质:文学思维具有实证性;文学思维具有思辨性;文学思维具有审美性 文学批评的两个基本侧面:文学批评的社会历史维度;文学批评的审美维度;社会历史维度与审美维度的自然融合 第一章 文学批评的历史 第一节 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与现实 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 先秦两汉时期 先秦儒家: 君子“文之以礼乐”(孔子)“以意逆志”、“知言”说(孟子) 先秦道家:“得意忘言”(庄子) 先秦墨家、法家: “尚用” 的观点 (墨家)“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法家) 《诗经》评论:《毛诗》与《诗谱序》 《离骚》评论:奠定了“风骚并重”的文学典范,从人品与文品两个角度评论文学的整体观念。 汉赋评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 曹丕:《典论 · 论文》 刘义庆:《世说新语》 萧统:《文选》 钟嵘:《诗品》 刘勰:《文心雕龙》 唐宋时期 “论诗诗”:《戏为六绝句》、《解闷》、《调张籍》、《荐士》、《二十四诗品》;《论诗三十首》、《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 等。 “诗话”:《六一诗话》(欧阳修)等。 明清时期 小说、戏曲“评点” 完整的小说评点体制,包括正文中的眉批、夹批、侧批,回前和回末总评,以及全书的序文、读法、凡例等。 批评家:李贽、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脂砚斋等。 传统诗文批评 二、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新文学运动时期的文学批评 周作人:扶持“柔弱的”新文学 茅盾:引导文学发展走势的自觉的文学批评 鲁迅:文学批评自身的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批评 模式一: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结合革命文学的创作实际,注重批评家个人的艺术体验,以扶持文学新人、促进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为己任。 代表人物:鲁迅、茅盾、周扬、胡风。 模式二:缺乏艺术体验与生活体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教条,对文学作品进行验收员式的检查。 代表人物:钱杏邨 印象主义批评 李健吾:《咀华集》 沈从文:《沫沫集》 唐湜 :《意度集》 传记批评 李长之:《鲁迅批判》 突出特点:把对象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从主客观的互相推动上,探讨鲁迅创作不断向前发展和变化的轨迹。 第二节 西方古代文学批评 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批评 亚里士多德《诗学》 柏拉图《理想国》 贺拉斯《诗艺》 朗吉弩斯《论崇高》 但丁《论俗语》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批评 遵循古典原则,并尝试出新。 维加:《当代编剧的新艺术》 锡德尼:《为诗一辩》 新古典主义批评 力图发现文学创作和接受方面的原理或规律,建构一种能够阐明文学功能、创作过程本质以及文学作品谋篇布局的方法的系统理论。 但是这些理论原则在批评实践中往往变成一套刻板的教条,成为批评家判断文学作品的现成尺码。 伏尔泰:《致法兰西学士院书》 18世纪欧洲文学批评 (英)约翰逊:《〈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诗人传》 (德)莱辛:《汉堡剧评》、《拉奥孔》 (德)施莱格尔兄弟:“生产性”的批评观 19世纪的欧洲文学批评 实证主义的批评模式 代表人物:维科、斯达尔夫人、圣伯夫、丹纳 唯美主义的批评模式 代表:19世纪法国印象主义批评 现实主义的批评模式 代表人物:别林斯基、马克思、恩格斯 第三节 20世纪文学批评的范式转换 一、20世纪文学批评的哲学背景 分析哲学——以维特根斯坦为代表 基本特征:以语言为研究对象,将本体论、认识论乃至伦理学等问题都当作语言问题加以研究;推崇分析方法,将分析方法应用于语言,以揭示语言的基本要素及其联系方式。 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 “家族相似”理论 “语词即用法”的观点 现象学——以胡塞尔、海德格尔为代表 胡塞尔(Edmund Husserl) 现象学——“回到事实本身”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理解的历史性;理解的语言性 科学哲学——以波普尔为代表 波普尔(Karl?Popper) 证伪理论:一切科学理论都只是猜测和假说,它们最终不会被证实,却会随时被证伪。科学的精神不是昭示无法反驳的真理,而是在坚持不懈的批判过程中寻找真理。科学的特征在于批判思维,不迷信、不盲从的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