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白色污染的现状及解决对策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白色污染的现状及解决对策思考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垃圾产量急速增加,其中塑料制品的比例也逐步递增。因为塑料类垃圾具有不易处理的特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和危害,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治理白色污染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塑料是高分子聚合物,不易降解,需数百年才能分解。因此,造成污染公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 ??? 一.破坏市容环境。遗弃的塑料制品,随处可见,是造成环境脏、乱、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也破坏景观,影响城市形象。记者曾随水运工人到苏州河上打捞漂浮垃圾,发现数量最多的便是一次性饭盒,重量轻,体积大,打捞困难,群众意见很大。可以说, “白色污染”对城市景观的破坏力将大大超过其它污染源。 ?二.危害人体键康。遗弃的塑料制品如粘有污染物,会成为蚊蝇和细菌生存、繁植的温床,危害人体键康。 ?三.影响农作物生长。农田使用的塑料薄膜老化后,会破碎遗留在田间,不分解腐烂。破坏土地结构,阻碍植物吸收水分及根系生长,影响农作物收成。据调查每地若含残膜3,9公斤,就可使玉米减产11—23%,小麦减产9—16%,而且这种污染很难消除。 四.危及动物安全。散落在江河湖海及田野的废塑料碎片被动物及水生物误食,会导致生病、死亡。北京动动物园的长颈有的误食塑料袋致病,“国宝”大熊猫因误食塑料袋致死的事也有发生。 五、若被填埋,将直接占用土地,且1000年内难以降解,影响土质结构:若被焚烧,则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 我国白色污染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日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我国在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   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措施,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对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进行处罚等。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全国性法规。      2、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   要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3、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饮、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还没有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虽有规定禁止乱扔废物,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普遍。    4,管理思想不统一。   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白色污染”问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张以纸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区则主张靠回收利用来解决问题,管理思想还不统一。      5、人们的环境意识还靠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外部压力。 防治“白色污染”的对策建议      总结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实践经验,结合目前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