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隧道渗漏水漏整治施工作业指导书
23.1 施工作业流程
23.1.1 凿槽埋管
23.1.1.1 凿槽: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手持式混凝土切割机沿漏水裂缝凿U型槽,槽宽大于埋设PVC管直径6cm,槽深大于埋设PVC管半径1cm。
23.1.1.2 打眼:利用冲击电锤,在起拱线、拱腰及墙脚向上1.0m处钻垂直衬砌的泄水孔,泄水孔直径3cm,钻孔须穿透隧道衬砌,数量不要超过6个。
23.1.1.3 埋设暗槽:按设计要求,选取相应管径的PVC管,一剖为二,将半圆管反扣在槽底。
23.1.1.4 固定PVC管:采用钢片卡座,固定PVC管,卡座间隔5m,固定卡座螺栓必须采用不锈钢膨胀螺栓。
23.1.1.5 填塞堵漏材料:在槽内用速凝堵水砂浆嵌填密实,并抹平表面,确保不凸出衬砌表面。
23.1.1.6 涂刷防渗材料:槽面表面10cm范围喷涂改性水泥基防水砂浆。
23.1.2 开槽填塞堵漏材料(主要针对一般性滴漏以及裂隙渗漏水)
23.1.2.1 表面准备:用机械或手工方法在裂缝或局部漏水点周围凿一个U型槽2*4cm(宽*深)。
23.1.2.2 材料准备: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准备堵漏材料和抹面材料,尤其注意相关配合比。
23.1.2.3 嵌缝:在 U型槽位置,将调和好的堵漏材料捏成合适的形状,用力推入空洞中,加力顶住,直到“变硬,对垂直面上大的空洞或裂缝,要从上向下做起。
23.1.2.4 表面涂刷:当漏水裂缝(点)填充完后,还应在衬砌表面涂抹厚度不小于2mm防水剂。
23.1.3 大面积刮涂被动防水材料
23.1.3.1 用角磨机或钢丝刷打磨隧道衬砌基面,再用高压水枪冲除表面浮渣,润湿砼基面至饱。
23.1.3.2 利用海绵,吸走衬砌表面明水。
23.1.3.3 材料准备: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准备堵漏材料和抹面材料,尤其注意相关配合比。
23.1.3.4 采用机械喷涂作业,交叉喷涂2遍,总涂层厚度约2mm。
23.1.3.5 涂层终凝后,在制浆喷涂一遍进行养护,增强涂层渗透结晶能力,保证防水抗渗效果。
23.1.4 注浆堵漏
23.1.4.1 钻孔:根据设计要求,定好孔眼位置,用锚杆钻机钻孔,钻孔的顺序,应根据压浆的先后次序分批钻进,钻孔后,对眼孔冲洗,用清水经钻具至孔底将岩粉冲到孔外,冲孔的泵量适当提高。
23.1.4.2 埋管:清孔后埋设注浆管。埋管前在马牙扣处缠以沾有铅油的麻丝,用大锤将钢管打入孔内,使麻丝与孔壁充分挤压紧密。外露段设丝扣,打管时在丝扣一端带压盖螺帽以保护丝扣,最后用塑胶泥将孔口周围封闭。
23.1.4.3 注浆实验:注浆前应进行注浆试验,用秒表记下压入和流出时间,并以此来确定注浆量、注浆压力,检查管路设备运行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配比。
23.1.4.4 注浆:灌浆过程中,设置一个进浆孔和排气孔,注浆结束后,立即封闭孔口阀门,拆卸和清洗管路,凿出10cm×10cm×8cm孔,待浆液凝固后割除外露注浆管。
23.1.4.5 注浆完成后及时采用快速堵漏材料封闭灌浆眼,并在灌浆孔周边10cm范围喷涂防水剂。
23.2 主要技术要求
23.2.1 凿槽完毕,用清水冲洗槽体内杂物,再铺设半圆管,下管应压住上管,搭接长度不小于5cm。
23.2.2 不允许开V型槽和浅坑。开槽后应清除所有灰尘、油垢和松动的杂物。
23.2.3 在拱部、拱脚、边墙施工缝渗漏及边墙、起拱线漏水较严重部位或地下水丰富地段,从渗水点向下沿衬砌表面凿沟槽,埋设排水暗管。导水管一般设在施工缝及起拱线附近,主管凹槽向内,埋入墙内,使之与衬砌间形成一条排水通道引至隧道边沟。
23.2.4 涂刷防渗材料厚度应不小于2mm,养护12小时,再刷第二遍,以达到最佳防水效果。施工时一定要涂刷两遍,以消除第一遍涂刷时可能形成的“针孔”。 已取得最佳涂刷效果。
23.2.5 大面积喷涂刮涂施工要求基面强度大于C15,无压光,无积水、尘土、浮渣、油渍及其它污物,若有混凝土缺陷(结构疏松、空鼓、蜂窝麻面等)必须预先进行修补。
23.2.6 喷涂基面要求喷水湿饱和,表面有亮色,不发白,若有明水用海绵去除。
23.2.7 注浆材料根据注浆区域选用:衬砌背后不密实区域采用纯水泥浆,经验配合比为水灰比0.6:1~1:1,衬砌背后空洞区域采用水泥砂浆,经验灰砂比1:1~1:1.25,具体配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23.2.8 注浆压力在不同衬砌类型区域采取不同的压力:混凝土衬砌区域注浆压力控制在0.3Mpa以内,钢筋混凝土衬砌区域注浆压力控制在0.5Mpa以内。
23.2.9 当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并稳定5min以上,吸浆量很少或不吸浆时,即可结束该孔注浆。
23.2.10 注浆顺序自下而上依次压注,在多水地段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