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出版社现代文学史第二章第九节30年代散文.pptVIP

高教出版社现代文学史第二章第九节30年代散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散文园地 Sanwen yuandi 进入30年代,中国现代散文不仅在艺术风格上显得更为泾渭分明,而且在思想倾向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分歧。综观这一时期的散文园地,以“派”为单元,可分为三派: 一派以“左翼”作家为主体,以鲁迅的杂文为代表,强调杂文的时代性与“匕首”、“投枪”的社会功能; 一派以何其芳、李广田、萧乾、丽尼等为代表,追求散文的艺术美,主张描写自我的“心路历程”; 一派以林语堂、周作人为代表,以《论语》等杂志为中心,提倡“幽默”、“性灵”和闲适的小品文。 这“三派”的散文各以自己的风采与艺术意蕴,充分显示了中国现代散文的繁荣与成熟,将现代散文创作推到了一个新高度。 一、鲁迅及“左翼”杂文 鲁迅的杂文在左翼作家的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鲁迅随着自己思想的发展,杂文的意蕴也跃上了一个新的境界。 受鲁迅的影响,左翼的一些作家也挥毫上阵,撰写了许多杂文,徐懋庸与唐弢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师承鲁迅,风格也极力仿效大师,在两三年中,徐懋庸即有《不惊人集》、《打杂集》出版,鲁迅曾为他的《打杂集》作序,称赞其杂文的社会价值。唐弢的杂文集《新脸谱》发表后,曾被人认为是鲁迅的作品。与此同时,在鲁迅的影响下,《申报·自由谈》、《太白》、《涛声》、《文学》、《新语林》、《芒种》等纷纷刊载杂文。一时间,在散文园地,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园地,卷起了一股“鲁迅风”。中国现代杂文这种“轻型”的散文艺术,终于在鲁迅及广大左翼作家的倡导与成功实践下,牢固地奠定了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论语”派的散文小品 在“左翼杂文”,特别是“鲁迅风”席卷文坛的时候,一种与之唱反调的散文“文体”出现了,这就是“论语”派的散文小品。这一派因最初以《论语》杂志为阵地,所以被人们称为“论语派”;又因为他们以“提倡幽默为目标”,鼓吹“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而被人们称为“幽默”、“闲适”散文派。 这一派在当时的文坛名噪一时。他们的闻名,从客观上讲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他们的文学观念等与“左翼”相对,受到了鲁迅尖锐深刻的批判;二是因为他们开创的“论语”文体,在现代中国文坛,第一次将“闲适”小品这种满蓄士大夫的“性灵”气息,又包含英国绅士“幽默”意味的文体推向了高峰,创作出了独具一格的众多作品。所以,《论语》创刊后,以及与之倾向一致的《人世间》、《宇宙风》问世后,立即在文坛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论语派小品文的特点: 以“性灵”为基础,以“闲适”为格调,以“幽默”为手段,表露人生的滑稽相,抒写个人的感受。 所谓“性灵”,按照林语堂的说法,“性灵就是自我”,或者是“个人只观感”,或者是“以自我为中心”。林语堂认为,性灵就是说自己所要说的话,达自己所要达的意,不受“物质环境”的制约。所谓“闲适”,即“各依性灵天赋”,超然物外,无所挂碍,宽宏恬静。所谓“幽默”,即“言加虐而不虐”,“含有假痴假呆之意,作语隐谑,令人静中寻味”。 论语派的散文创作,就是完全遵循着这些主张构造的。“内容如上所述,包括一切,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其体裁“除游记诗歌题跋赠序尺牍日记之外,尤注重清俊议论文及读书随笔”。 论语派的代表人物是林语堂。 他不仅是最早倡导“论语文体”的人,也是最完善地从理论上为这种文体作论述的人,同时也是这种文体的积极有效的实践者。他分别创办了《论语》、《人世间》、《宇宙风》,在上面发表了一系列抒发“性灵”、表达“闲适”和“幽默”的杂感,如《论政治病》、《谈言论自由》、《梦影》、《杂说》、《论西装》、《怎样买牙刷》、《论握手》、《中国究竟有臭虫否?》等。真正是“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事不讽。 不过,林语堂毕竟是“语丝社”当年的战士,尽管这时他一味要“闲适”,刻意要“幽默”,但他的“论语文体”中仍明显地留存着“语丝文体”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锐气。他嘲笑国民党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抵抗政策,写了《如何救国示威》、《等因抵抗歌》、《颂经却倭寇》等杂文。他批判封建文化,嘲讽社会交往中的虚饰风气,写了《半部韩非治天下》、《冬至之晨杀人记》等文。所以,“论语派”的散文创作是复杂的,一方面他们要“闲适”,也确实“闲适”了,写出了众多贻害社会人心的“幽默”小品;另一方面,他们又写出了一些在思想上有社会意义的杂文。 这时的周作人也写出了许多平和冲淡的小品散文。 周作人不仅是“闲适”散文大师,而且是它的最早倡导者。1927年以后,周作人就倡导“闲适小品”,林语堂及其“论语派”正是沿袭了周作人的理论并与周作人一起在30年代文坛掀起了一股“闲适小品”热。周作人此时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是很高的,但由于思想意识的逐渐消沉,当他怠慢了时

文档评论(0)

369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