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文化
古文明在麦地中衰亡
人类最早的农业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都在大河流域附近诞生。
其中,埃及、古巴比伦的人们像我们的祖先一样,在孕育自己文明的母亲河流域内广种小麦。可以说,这些辉煌的古代文明就是建筑在麦田之中。可惜它门都没能逃过小麦农业衰落的命运。
在今天埃及的尼罗河两岸,只要看一看那些曾经繁荣的地区普遍沙漠化的景象,你就知道这里早已失去了古埃及文明存在的条件。而在伊拉克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昔日孕育了辉煌的两河文明的千里沃野现今已变成一片寸草难生、板结得硬邦邦的盐碱地。它们衰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在自然环境的限制下,当地的人们别无选择地采取了灌溉方法种植小麦。
中国的小麦种植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地区。在这些地区种植的其他主要粮食作物小米、高粱等也都属于麦类,都是旱地种植作物。
小麦作物都是大量消耗土地肥力的作物,不宜在同一块地上连续种植,通常种一季就得休耕一两年。这就意味着在这些地区每年大约只有1/3到1/2的土地能够收获粮食。
中国的黄河文明也在小麦农业中饱受煎熬。
在秦统一六国之前的两千年里,中国的农业开发程度不高,规模也不太大。当时黄河流域的生态情况良好。土地仍然保持着较好的肥力。中国社会政治动荡基本上是由诸侯国争夺霸权引起的,很少出现农民起义或者民变这样的事情。
随着统一国家的产生,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大规模开发随即展开,于是小麦种植导致的土地贫瘠问题开始成为一个又一个王朝的心腹之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直接危及农民的生存。人地矛盾演化成严重的社会政治矛盾,一个个显赫的王朝颓然倒下,经过一番动乱,新的王朝在恢复肥效的土地上重新崛起。到了唐朝。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终于走到了衰竭的一天。现在黄河流域干枯,断流就是最好证明
水稻挽救了中华文明
水稻种植,在中国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农业,大约在北宋的时候兴起。自从宋朝从越南引进优质品种的占城稻之后,水稻真正担当起了承载中华文明的重任。
水稻是一种喜爱水热性气候、需要大量水资源的作物,非常适合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种植。这种作物产量非常高,农民撒下去的种子通常可以收获20倍左右的稻谷。这与小麦4倍于种子的产量相比显然是非常可观的。再加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可以种植两季甚至三季,这意味着同样面积的土地,可以种植的水稻要比小麦多出好几倍。这对于因为粮食危机不断陷入动乱的古代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福音。
更重要的是。种植水稻的土地不需要休耕,只需要每年适当补充养料就可以持续不断地耕种,比起种一季就得休耕一两年的小麦来说,大大缓解了人地之间的矛盾。再加上水稻常年浸泡在几十厘米深的水中生长,避免了麦田反复灌溉使水分大量蒸发造成的盐碱化问题。地力衰老的周期大大延长,无形中也延长了农业生产衰落的周期。
从北宋开始,中国古代王朝的经济重心便正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与小麦农业一同衰落的中华文明也在水稻农业中重获生
新的文明有在麦地发芽
世界历史上,一个时代的危机,往往可以成为开启下一个时代的契机。古代西欧的人们与北宋以前的中国人一样,常常面对粮食供应不足的危机。自从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欧洲分裂成为大大小小的民族国家,(就像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长期缺粮使他们内乱频繁,战争不断。他们并没有水稻来救急。于是便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解决生存问题,包括大力发展工商业,用工业产品从远方换来粮食。饥饿让欧洲脚踏实地地走向了世界,并最终找到了工业化的道路。
河姆渡遗址:世界水稻故乡
河姆渡遗址
\o 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县罗江公社河姆渡村。河姆渡文化的发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考古成果之一,被《考古》杂志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要考古发现之一。
闻名世界的河姆渡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遗址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堆积厚度约4米左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其中第四层的时代,经过对地层中出土的遗物的碳-14测定,确定其年代为距今约六七千年。
第四文化层较大面积范围内,分布着 \o 稻谷 稻谷、稻壳、秕谷、稻草、茎叶、木屑碎渣等交互混杂的堆积层,厚度从10一40厘米不等,最厚处达70~80厘米。稻谷、谷壳、稻叶、米粒保存较好,出土时稻秆、稻叶和稻谷与秕谷推断。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谷壳,换算出稻谷当在12吨以上。这是何等惊人的数字。出土的稻谷数量之大,保存之好,不仅堪称全国第一,就是在世界史前遗址中也是十分罕见的,这填补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史上“有粳无籼”的空白。
伴随出土代表农具是 \o 骨耜 骨耜,有170余件。骨耜大部分取材于大型偶蹄哺乳动物(如水牛、水鹿和四不象)的肩胛骨。在耜柄、耜面钻孔,用藤条或绳索把木棒与骨耜捆紧做成后世称为“耒耜”的农具。
稻谷和骨耜的发现,生动地告诉我们:当时先民们在这一大片土地上撒下谷种,就是用这种农具进行耕作。他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SMR简单介绍课件.pptx
- 瞭望&光大:2023商业银行数据资产估值白皮书.pdf VIP
- 2025年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pptx VIP
- 2024年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影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VIP
- 2024年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十一人制足球规则.ppt VIP
-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石矶娘娘是什么岩石》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特种设备高级考试]第四,五章 磁粉检测的器材和设备.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