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从《诗经》到汉乐府民歌的男性形象嬗变——以婚恋诗为例.docVIP

试论从《诗经》到汉乐府民歌的男性形象嬗变——以婚恋诗为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试论从《诗经》到汉乐府民歌的男性形象嬗变——以婚恋诗为例 【作者】杨雪靖 【关键词】《诗经》??汉乐府??男性??婚恋诗 【指导老师】彭福荣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一、引??言 自先秦而两汉,社会生活日渐丰富多彩,经济、政治及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经》与汉乐府民歌作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之作,成为特定社会生活形象而生动的反映,是特定时代的一面镜子。可以说,“《诗经》以生动优美的诗篇保留了周代民间种种家庭关系的真实而又广阔的图景,揭示了周代宗族内部血脉交融的伦理结构。从‘疾病相忧’的朋友情谊,到温厚深挚的婚恋生活,再到‘夫和妇随’的夫妇伦理,公社农民们在群体生活中生出的种种幸福、痛苦与感慨沉思就这样自然地流荡为歌,上升为诗。”[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趋细密,男性日益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而男性也是家庭的中心,并且广泛联系着社会生活。由于爱情婚姻是社会生活重要内容,任何阶层、贵族抑或平民都必经历婚姻与家庭来延续家族血脉,故《礼记?昏义》有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2]﹙P872﹚因此,从家庭和婚姻角度考察男性具有以小见大的意义。《诗经》和汉乐府民歌都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必然产物,其中有较多作品涉及相应时代的婚姻与爱情生活,必然也可如实而生动地反映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经过检索,《诗经》和汉乐府民歌存在较多的婚恋诗歌。这些婚恋诗歌不仅表现男女恋爱的悲欢离合,也反映夫妻的婚姻生活,甚至悼念爱人之亡故等等。 因此,笔者拟从婚恋诗入手,考察从《诗经》到汉乐府民歌男性形象的演变,以期认识从春秋到两汉的社会变迁。与此同时,探讨《诗经》和汉乐府民歌婚恋诗的男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成因,对构建当代和谐家庭关系和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形象嬗变 纵观《诗经》和汉乐府民歌的婚恋诗,男性形象较为丰富。由于产生时代的不同,《诗经》和汉乐府民歌婚恋诗中男性形象在身体形貌、道德品格、择偶标准、婚恋态度以及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异。 (一)身体相貌??? 纵观《诗经》和汉乐府的婚恋诗,可以发现《诗经》男性形象丰富多元。或是体格健壮、勤劳勇敢的下层民众,或是温柔敦厚、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或是外貌俊朗、家资丰厚的上层贵族,或是尚未成年、爱耍小脾气的可爱少年,生动丰满而栩栩如生。于此相对的是,汉乐府民歌男性形象总体表现较为纤弱,在一定程度消解了男性在生活中的中心地位。? 《诗经》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使人们普遍形成了壮硕健康的男性审美观念,在作品中表现对男性高大壮硕身形的追求。《诗经》中的男性形象是“充满原始的生命力和阳刚之气以及野性之美,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3]《唐风?椒聊》有“硕大无朋”、“硕大且笃”等诗句表达对男性体格和性情的赞赏,《邶风?简兮》抒情女主人公有“硕人俣俣”、“有力如虎”诗句赞赏心上人,《卫风?伯兮》以“邦之桀兮”表扬丈夫的高大俊伟,《郑风?丰》又有“子之丰兮”、“?子之昌兮”的诗句显示新郎的体格健壮,而《郑风?大叔于田》写男子徒手?“袒裼暴虎”,又能“善射忌,又良御忌”。于此同时,《诗经》已有作品表现对须髯等男性特征的欣赏。《齐风?卢令》在用“其人美且仁”笼统表扬男子外,还用“其人美且鬈”等诗句表现对雄性勇壮特征的好感。《诗经》时代的人们似乎养成“男要俏,一身皂”的审美观念,故对男性的青色服饰表现了好感,《郑风?子衿》不仅用“青青子衿”诗句塑造“悠悠我心”的谦谦君子形象,而且也用“青青子佩”?诗句指其所佩戴的玉饰亦是青绿色,表明当时人们有以青色为美饰颜色的认知。对于男性的发式,可见《鄘风?柏舟?》“髧彼两髦”诗句,亦可见《齐风?甫田》“总角丱兮”诗句。 反观汉乐府民歌,男性形象多了儒雅气质,颇多文弱书生之气,而这在《陌上桑》罗敷“夸夫”一章表现更为充分,现摘录于下: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诗中秦罗敷为彻底击溃无耻使君的傲慢而极力夸夫,从中可以看出其夫形象:骑马跨驹,腰中悬剑,皮肤白皙,面有须髯,移步缓行,仪态儒雅,风度翩翩,丝毫难见《诗经》男性形象的健壮之气。 《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外出男子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仅仅是在“远道”漂泊、生活境况一无所知的男子。他没有器宇轩昂的读书人的气质,也没有外出经商者的富态与潇洒,读者也仅能看到一位漂泊无定、旅途劳累的游子的背影,而全然没有《诗经》男子的高大与威猛。 《杂曲歌辞?冉冉孤生竹》中的女子对所爱恋的男子的比喻也仅以“竹”来作比,没有了《诗经》中男子的大气,留给读者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