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混凝土外加剂作业指导书
一、施工准备
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掺入能按要求改善和调节混凝土性能的材料称为混凝土外加剂。外加剂的产品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1、材料
⑴外加料按其使用效果分类如下:
1)减少剂: 在不影响混凝土和易性条件下具有减少及增强作用的外加剂。
2)引气剂: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 能引起大量分布均匀的微小气泡,以减少拌合物泌水离析,改善和易性并能显著提高硬化混凝土抗冻融耐久性的外加剂。
3)调凝剂:能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和硬化性能的外加剂。
⑶常用外加剂的适用范围见表5─30
2、工具
⑴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应采用外加剂自动计量系统装置。
⑵施工现场采用粉剂时应配备下列工具
a、能盛大100kg以上的大水桶两个,并有活动铁盖。
b、能盛5kg水的小水桶两个。
c、竹篸1只,竹手扫1把。
d、100kg台秤1台,10kg杆秤1把。
⑶施工现场采用溶剂时应配备下列工具
a、能盛水100kg以上的大水桶两个、并有活动铁盖。
b、能盛5kg水的小水桶1个。
c、100kg台秤1台。
3、作业条件
⑴按混凝土性能要求选定外加剂类型
⑵外加剂用量必须经试配确定。
⑶开工前对工人进行技术操作交底。
⑷指定专人对计量工作进行监督。
⑸备足本次作业的外加剂用料量。
二、操作工艺
1、掺外加剂
外加剂有固体、液体之分。混凝土外加剂的掺入量百分比是以固体为准。
⑴水剂,市场供应的液体外加剂浓度较高,不宜直接掺入混凝土拌合物中,需要先稀释成浓度为20%~30%的水溶液。
1)按施工要求掺入的浓度与原有浓度的差异决定兑水倍数。
2)秤出定量外加剂。
3)在大水桶中储放应兑水量。
4)把外加剂倒入大水桶中搅拌均匀。
⑵粉剂:先把粉剂制备浓度20%~30%水溶液才予使用。
1)根据配合比,将每一盘(槽)混凝土需用的外加剂粉剂的用量,先配制成一小桶(重为5kg)外加剂溶液。
2)推算出一大水桶(重为100kg) 外加剂水溶液应掺用外加剂粉剂的数量。(即20倍小桶量)。
3)把外加剂放在竹 上,浸在大水桶水面。
4)用竹手扫在竹 上来回刷动,直至把粉剂全部滤入大水桶里。
5)第一桶未用完前,就要开始配制第二桶溶液。
2、操作方法
⑴每一盘(槽)混凝土用一小桶外加剂水溶液。
⑵减少剂水溶液宜在卸料前30s加入搅拌机内,再搅拌30~60s后出料,混凝土用水量应扣除减水剂溶液的含水量。
⑶减水剂掺量为水泥重的0.15%~0.35%,缓凝剂掺量为水泥量的0.1%~0.5%。
⑷溶液使用要求:每天用剩的溶液,可以留到第二天使用, 但要遮盖严密,防止雨水或其它液体渗入。第二天使用前要用水棒搅拌均匀,若无法保证遮盖严密的溶液不得再使用。
⑸掺用缓凝剂、膨胀剂的混凝土养护期不应少于14天。
⑹掺外加剂的混凝土运输、浇筑和养护与不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基本相同。
⑺在蒸气养护的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中,不宜掺用引气剂和引气减水剂。
⑻掺用膨胀剂的混凝土只允许从一方向浇筑,不得从两个以上方向浇筑。
三、举例
题意:已知:混凝土每盘(槽)水泥用量50kg,掺外加剂粉剂用量为水泥用量的0.2%,计算配制一大水桶(100kg)外加剂水溶液掺用外加剂粉剂的数量。
1、每盘(槽)混凝土掺外加剂粉剂用量50×0.2%=0.1kg。
2、确定每盘(槽)混凝土使用一小桶外加剂水溶液5kg,外加剂粉剂0.1kg。
3、推算配制一大水桶(100kg)外加剂水溶液应掺外加剂粉剂用量为100÷5×0.1=2kg
故在大水桶加进98kg水,2kg粉剂外加剂搅拌均匀, 即成一大水桶外加剂水溶液。
100÷5×0.1=2kg
4、在大水桶中放进98kg水,2kg外加剂。
四、施工注意事项
1、外加剂必须有出厂合格证。
2、掺用量必须经试配确定。
3、配比投料准确,允许误差值2%,不允许漏放。
4、配备溶液时,最小配量为50kg,严禁配制非整数溶液, 以防误配。
5、经常搅动大桶内溶液,以防沉淀结块。
6、混凝土用水量要扣除溶液量。
7、 固体外加剂根据每一大桶溶液需用量预先称出并用塑料袋包装备用。
8、外加剂的保管按产品说明书执行。 要与其它容易混淆的材料严格区分,并作出标记。
9、每次配制溶液,必须作过秤记录,以便查核。
10、所有计量器具,必须经过计量检定合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EN 1337-3:2005 结构支座-第三部分:橡胶支座 (中文版).pdf VIP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通用13篇).doc VIP
- 普通职员月度工作总结.docx VIP
- 2025至2030黄金珠宝首饰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docx
- 小区供热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pdf VIP
- 企业工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docx VIP
- GB_T230.1-2018金属材料 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11.pdf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制定与实施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手术病理标本前处理流程2023.pptx VIP
- 【招聘管理体系设计】摩托罗拉的招聘.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