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发展历史 早在1822年,Cagniard La Tour 就观察到了超临界现象,他指出温度超过某一值时,气液界面就会消失。 1879-1880年,Hannay和Hogarth发现了超临界流体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能力。 1962年,Zosel在长链醇的制备中提出了超临界流体可用于分离混合物的结论。奠定了超临界萃取过程开发的基础。 1979年,Vitzthum申请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脱出茶叶中的咖啡因的专利。 1982年,联邦德国的SKW公司的世界上第一套大规模超临界流体萃取工业化装置问世。 4.2咖啡因 咖啡中的咖啡多饮有害,必须将其除去。 传统方法:二氯乙烷提取 缺点:在除去咖啡因的同时,也提取了咖啡中的芳香物质,而且残留二氯乙烷不易除净,影响咖啡质量。 超临界CO2萃取法:使得咖啡因含量从原来的1%左右降低至0.02%。无溶剂残留。且保留了咖啡中的芳香物质。 紫杉醇来源于红豆杉属树木,是治疗卵巢癌的有效药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加入乙醇为夹带剂,从短叶红杉的根皮中萃取紫杉醇,效果优于乙醇萃取法。 黄云湖等人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从红景天中萃取出对人体皮肤有美容护理作用的天然活性成分----红景天素。按照这种方法萃取的红景天素,完全提出了红景天中对皮肤无用的其他成分。 参考文献 高福成.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朱自强.超临界流体技术---原理和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德全,胡晓丹.食品超临界CO2流体加工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王振宇.天然产物分离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刘玮 1、超临界流体的含义 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的原理 3、发展历史 4、超临界流体萃取的设备 5、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的应用 6、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的特点 1、超临界流体的含义 1.1超临界流体的含义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SF)是一种物质状态,当物质在超过临界温度及临界压力以上,气体与液体的性质会趋近于类似,最后会达成一个均匀相之流体现象。超临界流体类似气体具有可压缩性,而且又兼具有类似液体的流动性,密度一般都介于0.1到1.0g/ml之间。它是一种处于临界温度(Tc)、临界压力(Pc)以上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 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气体的较强穿透力和类似于液体的较大密度和溶解度,具有良好的溶剂特性,可作为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单体。 1.2 常见的几种超临界流体 气体种类 沸点/℃ 临界压力/MPa 临界温度/℃ 临界密度/(g/ml) 二氧化碳 -78.0 7.30 31.04 0.468 氧化亚氮 -89.0 7.10 35.50 0.457 乙烯 -103.7 5.00 9.50 0.200 三氯甲烷 -83.2 4.60 29.50 0.516 六氟化碳 -63.8 3.77 45.56 0.730 氮气 -195.8 3.28 -147.0 0.310 氩气 -185.7 4.70 -122.3 0.434 由于CO2的超临界温度接近室温,且无色、无毒、无味,安全,对大部分物质不反应,不昂贵,可循环使用等优点成为SF技术最常用的气体。 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的原理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技术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密切相关,通过改变压力或温度使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大幅改变。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依次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同的成分萃取出来。 溶解度 密度 高压 密度增加 溶解度 增加 溶质溶解 在流体中 降低压力/升高温度 流体密度下降 溶解度降低 溶质析出 4. 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流程 CO2-超临界萃取的工艺流程图 工业大生产中的设备图 5.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 4.1 可以用于挥发油的提取 廉宜君等采用正交试验,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比较超临界CO2萃取及水蒸气蒸馏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从而确定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的平均得率为0.820 g/100 g;而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的挥发油的平均得率为 1.38 g/100 g,由此可见,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可以大大增加挥发油的得率。 本试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 CO2超临界萃取法进行沙枣花中挥发油的提取,以挥发油得率为参考标准,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选提取。前者工艺简单、成本低,但提取率相对也较低,且其过程易造成对热不稳定及易氧化成分的破坏。由上面两个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