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蔡邕《述行赋》 ??不满朝政废坏、朝中大臣互相倾轧,对自己 被牵连进攻治漩涡耿耿于怀。 以被迫赴京所经历的地点为线索,联想起前 代兴亡、善恶之事,抒发了内心的抑郁不平 取舍往事的原则和创作宗旨: ----“登高斯赋,义有取兮;则善戒恶, 岂云苟兮。” * ?B、述志赋 ?述志赋:赋家在社会动乱、宦海沉浮中用以宣寄情志的作品。 ??? * 冯衍《显志赋》 ?东汉早期述志赋的重要作品 从辞官西归长安 故里写起,流露出强烈的不平。 叙述个人遭遇、家庭生活、后代早夭等多方面的不幸,既 自责又对未来充满恐惧,接着又在历史的广阔时空中驰骋,把退隐作为自己的人 生归宿。 《显志赋》在精神上与屈原相近,在形式上与《楚辞》类作品又稍有不同。 * 班固《幽通赋》 ??和冯衍的《显志赋》在基本精神上多有相承 追述自己 的家族遭乱世而不泯的发展历史,思考自己如何才能继承父亲的遗志,不辱没先 人。 颇多幽深哲理的思考,文风典雅深邃,语言古奥。 * 张衡《思玄赋》 ?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 篇幅较长,采用骚体句式,表现手法也较多地学习《离骚》。 陈述自己遭诋毁却不肯屈从俗辈, 遂驰骋想象,遍访古圣先贤,以探求人生玄妙之理。 带有较明显的摹拟成分 * ?[作品讲读]张衡《归田赋》 1.作于张衡的晚年,宦海浮尘,世路艰难,壮志难酬,于是产生了归田隐居的念头。 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思想归田的动因。 第二部分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设想的归田之乐。 * 2.《归田赋》是一篇抒情小赋,主要艺术特点是: (1)在写 作手法上: 一是把自己的心境、情绪融合到环境、景物的描写之中,浑然一体,造成了意与境的结合,形成了诗意化的和谐优美的意境。 二是以议论、用典、用事、 铺叙等手法来述志和抒情。写景状物主以抒情,叙事议论主以表志。 现实的幽暗与压抑和憧憬的美好与自由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 (2)语言清新明丽,工致典雅。写景状物细腻形象,铺叙议论意蕴深厚。 (3)篇制短小,全用四、六句式,且多用排偶,形式整齐,韵律和谐。 在形式上体现了“骈四俪六”的骈体文特征 是汉代最早出现的比较成熟的骈体赋 也是最早以田园生活乐趣为题材的作品 * 赵壹《刺世疾邪赋》 ? 具有批判倾向 大胆地把批评的矛头直指“执政”,即最高统治者。“原斯瘼之攸兴,寔执政之匪贤”。 抒发感情直率猛烈,痛快淋漓,对时政揭露批判的深度和力度都是空前的,有似一篇笔锋犀利的讨伐檄文。 体制上活泼自由,不循常规,篇幅短小,语言刚劲朴素,是早期抒情小赋的名篇。 * 汉抒情赋的总特点: 汉代的抒情赋通常都是理胜于情 西汉赋家把“悲士不遇”作为抒情的主题,感慨自己未能遭逢历史的机遇。 东汉的抒情赋则以知命为解脱,反映出对人生的理性态度, 同时流露出个人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惆怅。 ???? * 东汉抒情赋不时出现隐逸倾向,也有积极参与现实,关心国家命运的 思想情感。 冯衍《显志赋》倾述自身不幸,基本没有涉及当时乱离 之际的民生苦难。 班彪《北征赋》在“游子悲其故乡”的同时, 又“哀生民之多故”,把自身的坎坷和百姓的疾苦联系在一起。 班昭《东征赋》关注时政民生。 * 蔡邕《述行赋》主要着眼点在国家和人 民,而不是自己的遭际。 东汉抒情赋也由早期的自怨其生转到为社会伸张正义。 赵壹《刺世疾邪赋》申诉自己的不幸,自觉为社会伸张正义,表现出强烈的参与现实的入世精神。 * 小结:东汉中后期的辞赋的重大转变 1、充斥于东汉前期辞赋中歌功颂德的内容几乎一扫而空,阐发儒教思想的成分也明显减少。 从传统大赋来看,题材虽无太多变化,但由于统治思想束缚的松懈,抒情意味更为浓厚,表现世俗生活的内容显著增加,显得较为活泼有生气。 总的说来,传统大赋由于其形式堆砌滞重,已不能适应文人抒发情志的需要。 * 2、小赋兴起 完全以抒情为中心,带有尖锐的批判性,更直接地反映了时代的脉搏。 东汉中后期辞赋的转变,为魏晋以后的辞赋奠定了基础。 * 七、评价汉大赋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在今天看来,汉赋虽也有一些较好的作品,但绝大部分是一种歌功颂德的僵化了的辞章。它们的主要缺点,是形式呆板,文字堆积,辞句艰深,缺乏情感,缺少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 *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子虚》、《上林》则以四千余字的长篇,铺写游猎一事。……作者以“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巨大时空意识所作的呆板堆砌而又浑厚雄伟的铺陈描写,正是展示了中华民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之际,那种征服世界、占有世界的自豪、骄傲,展示了那个时代繁荣富强、蓬勃向上的生气。这里弥漫着令后人不断回首惊叹的大汉气象。 * 李泽厚《美的历程》: 文学没有画面限制,可以描述更大更多的东西。壮丽山川、巍峨宫殿、辽阔土地、万千生民,都可以置于笔下,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