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醇丁醚市场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乙二醇丁醚市场报告 简单介绍:乙二醇单丁醚,俗称“防白水”,是应用范围最广的乙二醇醚类产品,重要的有机溶剂,其挥发速度块,与水完全可溶,在其消费中有超过70%用作涂料、树脂、清洗剂等的溶剂,非溶剂用途包括酯化反应合成,阻燃剂等。近年来国内消费量曾显著递增趋势,对进口依存度达90%以上。 一、供应情况综述 (一)国内生产能力上升迅速,但产量不大 近年来中国乙二醇醚类产品发展迅速,1988年全国仅消费乙二醇醚260吨,到2007年,全年消费乙二醇醚超过20万吨,2009年仅乙二醇丁醚的消费量就超过11万吨,2010年乙二醇丁醚消费量已经超过13万吨。快速增长的乙二醇醚市场催生了一些民营企业的加入,如江苏天音(德纳),江苏怡达等。但2011年以前国内生产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开工率较低,且绝大部分产量自用生产下游醋酸酯类产品。现在国内主要的乙二醇丁醚生产企业有2家,合计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但实际市场生产量非常少,直至2010年及2011年产量才有所提高。 目前,国内最大的乙二醇丁醚生产企业德纳(南京)化工有限公司6万吨/年乙二醇丁醚装置自2009年7月建成以来一直没有生产,基本处于停车状态;2010年下半年进行技术改造,目前产能优化到9万吨/年。德纳原定其2011年9月投产的EO装置主要生产乙二醇丁醚,但据最新消息德纳的EO装置已经试车,但其全部产能被中石化包销。以目前丁醚价格及原材料成本情况看,德纳生产丁醚无利可图,因此短期内可以忽略其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但德纳具较显著的民企特点,即低调行事风格,决策较快,对市场信息反应灵敏。今年6月份国内丁醚在最高点时,德纳突然宣布开工,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虽然目前其短期内不会生产丁醚,但以其一贯强势的风格及灵活的销售手段来看仍将对国内市场保有战略性的威胁状态。另外一家生产企业江苏怡达于2007年12月6日在吉林投建年产3万吨左右的醇醚生产装置,并事实投产。但实际对市场影响力较小,在华北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目前其主要生产下游醋酸酯类。接下来具体规划为:江苏总部的生产能力技改扩能至4万吨左右(目前没有实质进展),在珠海高栏港石化工业区建成年产约5万吨的醇醚生产装置,据悉2011年10月底前将投产,实际情况有待证实。怡达对外称以丙二醇醚系列为主,也会生产乙二醇醚,但实际估计因成本因素等,实际生产乙二醇醚系列的可能性不大。此外扬巴早期对外宣称的在南京二期新建8万吨/年乙二醇丁醚计划已取消。 (二)进口量持续上升,进口依存度较高 2002-2010年乙二醇单丁醚和二乙二醇单丁醚进出口情况见下表。 2002-2010年乙二醇丁醚和二乙二醇丁醚进出口情况 年份 进口 出口 数量/万t 金额/美元 平均价/(美元·t-2) 数量/万t 金额/美元 平均价/(美元·t-2) 2002 6.93698 0.48 3823430 790 2003 8.32737 0.91 7154949 784 2004 9.57942 0.79 8351285 1058 2005 11.02 146812602 1331 0.67 8860994 1330 2006 10.91 141943460 1301 0.38 5044158 1338 2007 12.23 197736376 1616 0.11 1879502 1742 2008 8.77 173582282 1979 0.17 3316740 1915 2009 11.13 138895932 1248 0.11 1626010 1507 2010 13.19 197276802 1494 0.11 1577423 1456 2008年-2010年中国乙二醇醚进口数量及主要进口国 从中可以看出,自2002年以来,我国乙二醇单丁醚和二乙二醇单丁醚的进口量持续增加,到2007年进口量超过12万吨,2010年的进口量为13.2万吨。 2010年中国的进口来源情况参见下表: 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货源由于其成本及品牌等优势在国内市场具有绝对主导地位。马来西亚受惠于零关税也占有较大比例,其他德国、日本、法国等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三)进口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低于国内价格水平 从进口产品的价格分析,2002-2010年进口乙二醇单丁醚和二乙二醇单丁醚的平均价格一路走高,从2002年的698美元/吨增长到2008年的最高点时为1979美元/吨,价格翻倍;虽然2009年的进口平均价格较2008年有所下降,为1248美元/吨,但自2010年1月开始至今又出现涨价趋势。 2010年7月-2011年6月乙二醇醚亚洲价格如下表(包含桶装、ISOTANK等不同包装方式,因此比实际船装散水价格略高) 2011年1-6月亚洲乙二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