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农业生态园简介
?
一、基本概况
佛山市高明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翼,全区土地总面积96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9.1万人,地貌分布概括为“六山一水三分田”,至2008年末,全区有耕地20.13万亩,鱼塘6.1万亩。这里气候宜人,是广东省的重要粮产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如今,“山林水都”的定位更为高明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活力。
近年来,高明区委、区政府提出:要抢抓机遇,发挥自身独特的后发优势、聚集优势、区划优势、山水优势和人文优势,将高明打造成为“山林水都”的现代化城市,在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高明的农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促进农业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的“三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高明大刀阔斧地走农业园区发展的路子。
2004年6月,根据佛山市政府《佛山市建设农业现代化园区实施意见》的要求,高明区政府委托华南农业大学编制了《佛山市高明区现代农业生态园建设总体规划》。
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总面积76.72万亩,占高明区土地总面积的53.27%,规划以高明区社会经济中长期发展目标为依据,与高明区“城镇建设规划”、“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以及“交通建设规划”相协调,以4个镇(街)为基础,采用“点轴式开发战略”,建设4个各具特色但相互关联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功能区”和1个“森林生态产业带”,“画龙点睛”,形成“一园四区一带”的总体格局。
明城功能区定位为综合农业生产示范、物流、信息、贸易区,规划面积7.1万亩,发展目标是以生态种植业、生态养殖业和生态旅游业以及现代农业物流为主题,以标准化、生态化、科学化和产业化为目标,把该区建设成为一个融生产示范、科普教育、观光旅游、加工流通于一体的综合生态农业生产示范与生态旅游区。
荷城功能区定位为现代都市农业生产示范区,规划面积2.66万亩,其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个重要的、高档次与高标准的花卉种植与水产养殖生产示范基地。
更合功能区定位为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规划总面积18万亩,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一个融绿色食品生产示范、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区。
杨和功能区定位为农业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区,规划面积4.16亩,建设发展目标是以观光旅游与休闲生态果园、花卉、水产种苗以及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为特色,把该区建设成为一个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生态教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区。
森林生态产业带位于高明区南部,总面积44.8万亩。森林生态产业带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建设高明区南部生态走廊为目标,将整个产业带建设成为高明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态屏障和绿色森林生产基地。同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副、渔业,使产业带成为农业生态园区产业发展的后备用地。
?
二、明城崇步中心区简况
明城崇步中心区作为高明现代农业生态园的中心,范围包括新岗、潭朗、崇步三个村委会,覆盖20条自然村,耕地及鱼塘总面积19500亩,人口1万人。崇步中心区以发展生态种养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题,以标准化、生态化、科学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使崇步中心区逐步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标准,把园区建设成为一个融生产示范、科普教育、观光旅游、加工流通于一体的综合生态农业生产示范与生态旅游园区。
明城崇步中心区规划总投资6968万元,于2004年开始建设,迄今为止,农业园区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800多万元。在1800万元资金投入中:省专项资金100万元,市级农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670万元,市国土局专项资金100万元,区财政专项配套资金930万元。
同时,总投资2200万元的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项目现已开工建设。
通过崇步中心区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在园区内实现渠通、路通的目标,解决项目实施前旱难灌、涝难排、机械难进田的状况,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和抗自然风险能力。
在蓄水灌溉及排涝方面,项目实施前,园区的防洪排涝与防风暴减灾的标准较低,有2.25公里干堤未达到50年以遇的标准。许多沟渠互不相通,淤积严重桥闸配套不完善,过水断面不足,在涝时难以迅速排水,造成农田积水严重,而干旱时供水能力不足,严重影响抗旱减灾工作。第一期项目完成后,通过疏通清理主渠道和新开挖灌渠,增强了灌溉供水能力,成功将灌溉用水从潭黎水库、陈村水库、东陂水库、西陂水库、茶地水库引入中心区,解决了以前由于灌区淤塞、坍塌等原因造成的灌溉用水不能到位的问题,抗旱防灾的能力大大加强。同时,将部分旱地改造成水田,提高了种植效益。
在道路交通方面,项目实施前,大部份田间没有机耕路,机械化耕作困难,很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各自然村的机耕路大部份为泥石路,路面窄,农业机械、汽车不能双向行驶,各村之间耕作区的交通很不完善,交通不方便,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