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年 l2月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Dec.,2008
第 4期 Journalof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Culture NanjingNormalUniversity No.4
计东 《上太仓吴祭酒书》涉及的若干史实考释
李忠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语言文化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摘 要 :康 熙九年 (1670),计东两次写信给吴伟业 ,先对吴 氏 《复社纪事》一文提 出严厉批
评 ,认为该文为小人提供 了 “坐复社诸公 以党人亡 国之罪”的借 口,再对 《梅村集》的编排体例
表 示不 同看 法。从该信 涉及 的有 关史实来 看 ,吴伟 业对复社地 位 、价值 、历史影响 的认识 。远远
超过 了计东 。但计东对 《梅村集》编排体例 的批评 ,则被吴伟业虚心接 受。
关键词 :吴伟业 计 东 《上太仓吴祭酒书》
中图分类号 :I206.5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08—9853(2008)04—086—06
康熙九年闰二月初一(1670年3月21日),计东致信吴伟业 :“闰二月朔,前国子监率性堂恩拔贡监
生计东,谨再拜。旧冬,东度岁江宁,于友人倪圈公家见老师新刻文集,内有 《复社纪事》一篇数千言,友
人互相传诵,以为非老师大手笔不能作,且非老师深知社事本末,不能淹贯详悉若此。东伏读再四,窃有
喜且慰者二,有不能无疑者二,谨不揣狂戆,干冒尊严,上书座下。所谓喜且慰者,一则先师西铭先生,自
辛巳殁后,迄今三十年,其所评论著述诸书虽最富,然其同社及后进之士,能表章之者益少。其所教诲成
就之弟子不下千余人,然三十年来,存殁升沉不一,今零落渐尽矣。若身既通显,又负文章大名,为天下
人士之所依归,又确乎为先生受业之人者,天下之大,更无与老师比。今老师 口口我师不置 ,所以推崇扬
挖之甚力,使当世尚知有西铭先生,此老师深厚之谊,凡为其弟子者,无不感激踊跃,况东之先人与东皆
执经其门,受其赏誉教诲者哉 !二则金沙周介生,但以夙负重名,一旦临大节而不能守,污李贼伪命 ,若
王维、郑虔之于安禄山耳。而素不快于介生者,遂加以滔天之罪,至比之王伟之从侯景,若世所传诏表之
语,稍有人心者莫不冤之,然未有讼言其诬者。今得老师一为辨析,公论昭然。江宁密迩金沙,爱憎之
口,纷纷不同。及闻老师之言,莫不俯首悦服,则其足传信于天下后世无疑也,此东所为最喜且慰也。若
又有二者之不能无疑,请得竞其说。东生也晚,然东之先人从事于社事有年,东之妇翁吴扶九先生,则固
娄东两张先生好友 ,而首创复社之人也,东窃闻其本末矣。复社者,社之后起者也。始庚午之冬,因鱼山
熊先生 自崇明调宰我邑,最喜社事,孙孟朴乃与我妇翁及 吕石香辈数人始创复社,颇为吴 门杨维斗先生
所不快。孟朴常怀刺谒先生 ,再往不得见,诃之 日:我‘社中未尝见此人。“我社 ’者 ,应社也。盖应社之
兴久矣,时天下但知应社耳。大江以南主应社者,张受先、西铭、介生、维斗,大江以北主应社者,万道吉、
刘伯宗、沈眉生。娄东有应社十子,吴郡有应社十三子,又有五经应社,杨子常、顾麟士主 《诗》,维斗、钱
彦林主 《书》,介生兄弟主 《春秋》,受先、王惠常主 《礼记》,西铭、朱云子主 《易》,孟朴但为应社五经征文
之人耳。当日纷纷社集文字,若 《南彦》《天下》《善人》《文聚》诸书,与复社之 《国表》一集、三集、四集颇
相龃龉 ;独西铭先生一人,大公无我,汲引后进 ,且推鱼山先生主持复社之意,故能合应、复两社之人为前
收稿 日期:2008—06—27
作者简介:李忠明,男,1966年生,江苏海安人,文学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
86
茅后劲之势。今老师因宵人告变,始于复社,几成党祸 ,故但序复社之盛,不能推原应社一句,疑于本末
之意或有未尽。且他人皆荷表章,若子常、麟士两公,经营社事最深,岂可泯灭?即东之妇翁不惜破产以
创复社,至今鱼山先生与老师之友周子傲辈,尚历历能言之,乃不得 比于孟朴,附老师文以不朽,仅 以吴
江大姓四字括之,不知老师何意而云然也?又应社之本于拂水山房,浙 中读书之本于小筑,各二十余年
矣 。时西泠严氏与金沙、娄东、吴门及江右之艾氏,皆鼎立不相下。迨戊辰西铭先生至京师,始于严子岸
定交最欢。子岸归,始大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