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水系治理工程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小区环形水系生态修复工程 (实施方案) 二0一二年七月 目 录 TOC \o 1-3 \h \z \u 前言 3 一、环形水系水质问题分析 3 1.1 水质现状 3 1.2 污染原因分析 4 1.3 环形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目标 4 二、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 4 2.1 指导思想 4 2.2 项目原则 5 三、设计规模和期限 5 3.1、设计规模 5 3.2、实施年限 5 四、环形水系综合治理方案 5 4.1? 治理思路 5 4.2水系治理技术选择 7 五、生态修复区域定位 10 六、工艺技术分析 11 6.1 超声波除藻仪 11 6.2 生态修复所用的植物种类 11 七、环形水系的展望 13 小区水系生态修复技术方案 前言 小区四周环境优美,配套齐全,极其自然地将居家、休闲、旅游、度假等多种功能完美结合,另外,小区设计了独特的环形水系,每个组团之间都通过“小桥流水”而相互融合,整个小区实现了高密度绿化、超宽楼间距,使每位业主将生活真正置身于一个世外桃园般的青青世界。?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休闲的小区环境标准在逐步提高,但是因为各方面原因导致水质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目前,**小区环形水系同样受到藻类的影响,浮游植物大量发生,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功能下降,局部死水区出现蓝藻,产生多种藻类毒素,直接影响小区的健康生活和生活环境。 近日我公司受**小区物业委托,进行现场实际踏勘、分析测量、咨询部分业主等前期调查工作,初步分析了**小区环形水系污染成因,通过超声波灭藻、水系推流循环、生态修复等处理技术,改善环形水系水质,从而达到水面清澈、水质干净的良好水系环境。具体设计思路、工艺及实施方案以下内容详细介绍。 一、环形水系水质问题分析 1.1 水质现状 **小区环形水系表面积2000m2,蓄水量为1000m3。水系不仅具有景观、休闲与娱乐的功能,而且在汛期还具有调水、排涝的作用。今年夏季小区水系大面积出现蓝藻,水质日趋严重,其水质达不到地表景观水质标准要求,水体感官差,透明度低,湖水呈暗绿色,局部出现黑臭现象,藻类散发腥臭味,监测指标多数为劣Ⅳ类,藻类以蓝藻和绿藻为主,属重富营养水体,且呈恶化趋势。 1.2 污染原因分析 环形水系是具有调水、排涝功能的景观水体,现状在水系的东北端湖水通过水泵提升至西北角水系进水端,水系沿线共有近10条雨水箱涵进入环形水系,分别收集着小区沿水系片区的雨水,由于这些片区内住宅楼(阳台改厨房或放洗衣机、洗涤盆)生活污水错排乱接,还有部分居民在水系旁洗涤衣物,导致水系中有不少污水进入,虽然在近两年小区物业先后沿水系进行清理污物、换水等措施,但大雨时仍有混流污水和面源污染溢流入水系,污染物的日积月累,特别是氮、磷的累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再加上水系不流动,补充交换量小,平日基本上是死水一潭,而夏日的气温又高,导致藻类大量生长繁殖,水系内生态系统失衡,湖水污染日趋严重,达不到景观娱乐水体要求。 1.3 环形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目标 依据小区水体的功能要求,环形水系综合治理后水体水质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具体水质设计指标见表1。 表1水质设计指标 指标 TN (mg/L) NH3-N (mg/L) TP (mg/L) CODMn (mg/L) BOD5 (mg/L) DO (mg/m3) Chl-a (mg/m3) 透明度 (cm) 治理前 4 2.0 0.35 15 8 4 150 20 治理目标 1.5 1.5 0.1 10 6 5 10 60 (GB3838-2002)Ⅲ类 1.0 1.0 0.1 6 4 5 ? ? (GB3838-2002)Ⅳ类 1.5 1.5 0.1 10 6 3 ? ? 二、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 2.1 指导思想 围绕恢复环形水系的目标,减少非点源污染物入水系,消除内源营养盐影响,总体实现水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提高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和自净能力,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发挥高等水生植物吸收净化、抑制藻类、促淤防浊、水质澄清等功能,提高水体透明度。 2.2 项目原则 (1)保证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原则 (2)生物群落多样性与生物环境多样性相统一原则 (3)生态系统自我设计、自我修复原则 (4)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5)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 三、设计规模和期限 3.1、设计规模 设计水系水体容量为1000立方米,深度为0.5米,环形水体整体水环境。 3.2、实施年限 工程设计5天、工程施工30天、运行调试30天。 四、环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