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讲 冷战的进程(下):美中苏大三角与第二次冷战1972-1985一、美中苏大三角关系的形成1、尼克松面临的局面 1、美国经济实力严重下降: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越南战争进一步加剧了6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实力下降的趋势; 2、 在军事上,1970年苏联的陆基洲际导弹数量已经超过美国。 2、尼克松和基辛格的外交理念与政策◎尼克松和他的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都对美国力量的衰落有清楚的认识。他们都是现实主义者,地缘政治观念强烈,其核心是以“利益—权力—均势”为核心欧洲式传统的地缘政治思想。◎他们开始大幅度调整美国对外政策,基本精神是收缩力量,降低美国的战略姿态,在越南寻求和平解决问题的方案,对苏联提高了缓和的呼吁调门。◎基辛格认为,两极对立的时代已经结束,世界出现了由美、苏、中、日、西欧五个力量中心的“多边外交”的新时代,美国的政策应该建立在多极格局的基础之上,应该尽可能避免与意识形态挂钩。◎尼克松和基辛格是19世纪欧洲秘密外交方式的信奉者,认为国际政治交往尤其是重要事件的处理是少数高智商者的特权,他需要高度的灵活性、战略家的气质和远见卓识。他自命不凡,充满了政治英雄主义气质。 ◎三个政策抓手:第一,欧洲第一,从越南撤军;第二,与苏联进一步缓和;第三,寻求和中国打开局面来制衡苏联;3、尼克松以前的中美关系 ◎朝鲜战争的爆发和美国的反共主义最终阻断了建立新的中美关系的道路。◎美国实际上把“两个中国”作为其长期的、真正的对华、对台政策目标。◎实际上中美之间处于一种比美苏关系更敌对的冷战状态之中。1960年代后中国的内政外交进一步激进化,在第三世界推行“革命外交”路线。这加重了美国对中国的敌意,甚至把中国看成是比苏联更危险的敌人。越南战争部分因美国对中国的敌意和错误判断而起,而越南战争反过来又加剧了两国的对抗。尼克松以前的美国对华政策中国的革命外交革命外交4、尼克松之后美中的政策调整◎尼克松对外政策的大改组有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结束越南战争、在亚洲收缩力量、打开与中国关系的大门。这就是“关岛主义”或“尼克松主义”。◎尼克松在竞选中许诺要结束越战,上任后他和基辛格采取的办法是通过逐步的“越南化”退出战争。他不顾南越阮文绍政权的反对,开始撤军,同时由基辛格和北越方面在巴黎进行谈判。◎但是他追求的是体面的撤退,还想尽力为南越的生存创造条件,所以又数次重新扩大战争。他在越南遇到的麻烦使与中国和解变得更为紧迫。 珍宝岛事件后中国安全形势的恶化和战略调整◎在中国方面,60年代中苏冲突的发展严重恶化了中国的安全条件,但也为美中和解提供了新的机遇。1969年3月发生了珍宝岛事件。毛泽东指示叶、陈、徐、聂四位元帅对国际形势进行研究讨论。提出苏修比美帝对中国的安全的威胁更大的判断。◎他们提出了一种“东连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明确提出“打美国牌”的主张。后来的事实证明,至少毛泽东是同意这种主张的。5、尼克松访华与大三角形成接触、试探和示好乒乓外交乒乓外交,1971年4月马可·波罗行动尼克松访华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21—28日,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经过各种层次的谈判,双方于28日达成《上海公报》。对于双方的战略共同点即对抗苏联,双方以含蓄巧妙的方式作了表达:“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尼克松访华打开大门之后通过与中国的和解,美国使其对外政策特别是对苏政策建立在新的均衡的基础上。美国是最大的赢家。因为这实现了基辛格所期望的态势,美国与中国和苏联的关系要比苏联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好,在大三角中,不论实力,仅此就足以使美国处于最有利、最有回旋余地的位置。中国则通过这一举措极大地改善了自己的安全环境和发展环境,结束了和西方的隔绝,为日后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外部联系方面的条件。苏联的压力则大大增加了。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实际上在1972-1989年期间,中美是事实上的结盟关系(反导、第二次乒乓外交、对越自卫反击战、奥运会);中美苏大三角的全局性后果并不能只局限在中美关系本身来看待,有一种观念认为,恰是美中结盟联手遏制苏联,这对于苏联国际地位和本身实力的削弱起了重要作用,这是苏联输掉冷战的一个关键原因二、1979—1985:“第二次冷战”:1、勃列日涅夫的霸权主义勃列日涅夫治下的苏联越来越有了主动出击、战略攻势、与美国争霸的倾向。苏联经济大发展,宣布建成发达社会主义国家;从古巴导弹危机开始苏联就加紧制造核武器,到1970年代初核武器数量超过美国;苏联国内相对稳定,美苏实力更加 接近。于是苏联勃列日涅夫执意加强苏联的军备(军事和海军),为此付出了很大的经济代价;勃列日涅夫治下苏联仍在第三世界与美国展开争夺,诸如中东和非洲的很多战略要地;继续与中国对抗;另外勃列日涅夫还在1968年镇压了布拉格之春,这是“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正式版)DB35∕T 2250-2025 《免陪照护病区服务规范》.pdf VIP
- 【教学课件】微专题课件:把握戏剧冲突.pptx
- 高级园林绿化工试题库(含答案).pdf VIP
- 微电影创作教程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高二【物理(人教版)】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教学设计.docx VIP
- 2025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20259.pdf VIP
- 2009年十一月号 - 沙田培英中学.pdf VIP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2 我们奇妙的世界 教学设计.docx VIP
- 《戏剧影视表演剧目创作》课件——2.任务2 梳理中心事件与矛盾冲突.pptx VIP
-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材《趣味数学》.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