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年关于社火的调查报告范本
社火在远古时期,人类的生产力极其低下,对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而土地又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对土地极其珍视,于是人们就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来祈求上苍的保佑,产生了最早的自然物图腾崇拜。据《礼记〃祭法》中载:“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日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为社。”民俗学家顾颉刚先生在《古史辨〃第一册首序》中的记述是:“社是土地之神,从天子到庶民立有不等的社。……乡村祭神的结合,迎神送崇的庙会,朝顶进香的香会,都是社会的变相。”随着岁月的流失,这种图腾崇拜,逐渐演变为一种民间庆贺重要节日的舞蹈——社火。社为土地神,则社火即为祭祀土地的仪式。甘肃社火,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千百年来一直保持着它原始、淳朴的古老风貌。
甘肃社火的丰富性是毋庸置疑的。它种类繁多,有20多种,仅目前没有失传的就有踩高跷、游旱船、地蹦子、舞龙灯、舞狮子、竹马子、顶灯舞、桶子舞、大头和尚、太平车、太平鼓、二鬼打架、铁芯子、单杠桥、打节鞭、皮褂子(野火会)、耍牦牛、打熊舞、跑驴、喇嘛舞等。其中踩高跷、游旱船、地蹦子等在甘肃市肃州区一带很常见,也很特别,深受群众喜爱。
首先是高跷,所有参加表演的人员都必须依照戏剧脸谱扮相,浓妆艳抹,身着戏服登场,脚上绑着1米多高的木棍,随着铿镪有力的锣鼓声有节奏地变换着不同的队形和花样,
人物内容丰富,有《铡美案》、《苏三起解》、《杨家将》、《三国演义》、《西游记》、《八仙过海》,还有工人、农民、学生、商人等角色。
游旱船的旱船道具通常为长2.5米,宽0.6米的船形木架,上有船楼装置,下用白布或纱绸围裹,船中坐花姑,小旦打扮,手扶船楼柱以步行代船前驶;赶船人为一老艄公,老生打扮,手持木桨,头戴凉帽,表演时做划桨动作,与花姑配合,边行边舞,表演传说中尼姑陈妙常追赶书生潘安的故事。
地蹦子。甘肃肃州区分为泉水片(肃州区泉湖乡、银达镇、三墩镇、铧尖乡,即用泉水浇灌田地的地区)和洪水片(肃州区金佛寺镇、东洞乡、清水镇,即用山上雪水浇灌田地的地区)两大类。泉水片的“地蹦子”装扮比较简单:由四个鼓子(青年男子)、四个拉花(青年女子)、四个和尚(少年儿童)、一个膏药匠(老者)、一个傻公子、一个丑婆子、一个大头和尚、一个柳翠18人组成。洪水片的“地蹦子”除泉水片的“地蹦子”装扮的人物外,再加一个春官,两个皂隶,两个中军官,四个棒槌娃,四个竹马子,还有装扮八仙过海的人物,角色少时26人,多时达40余人。
“地蹦子”花样比较繁多,有20多种。可以考证和目前还在表演的有一字长蛇、二龙戏珠、三环套月、四门焚香、四门斗地、四门拧钻、太子游四门、拜四门、王福梅花、八卦篡丁、九连环、十枝梅、蛇抱九蛋、黑虎掏心、八角茴香、九千葫芦、盘肠儿、蒜瓣子、龙摆尾、蛇脱皮、剪子股、目扎墙、虎豹头、云转子、卷心子、白马分鬃、霸王观阵等。
此外,还有音乐器材的选择和表演时间的长短。甘肃社火的主要乐器是大鼓、铜锣、铜叉、小铙和花锣(拉花手中
的小锣)。这几种简单的乐器演奏出了西北人民豪放、刚健、勤劳、勇敢、睿智的精神风貌。社火队的表演时间由各自不同的花样搭配和组合来决定时间的长短,最短的有20分钟,最长的有1至3个小时不等。
“地蹦子”中的傻公子、丑婆子和大头和尚,这三个人物常常带来一些诙谐、幽默的逗笑。当表演开始时,傻公子衣衫不整,相公帽歪戴,一手执纸扇,故作文雅;一手却斜提半边衣襟,斜腰裂胯扭动着,带着一幅痴笑随着锣鼓声不停地向观众挤眉弄眼。一旁的丑婆子满脸粉、双眼凹陷,一张干瘪的大嘴涂得鲜红,嘴角边醒目的黑痣一笑仿佛就要爬上面颊,耳边还插着一朵大红花,左手拿着红丝帕,右手拿着约有2尺长的烟斗,不时扭捏做态。随行其后的大头和尚,手执浮尘不时轻轻向周围的观众扫打着。当锣鼓声急促时,他们三个人似乎在不停地问询、争吵着,鼓声一停,大头和尚很大度地一扬浮尘而去,他们之间的矛盾似乎即刻烟消云散,人群中顿时爆发出欢快的笑声。
[关于社火的调查报告范本]相关文章:
?
-orphan;text-align:left;line-height:150%;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