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近代洋楼民居湿热气候环境适应性.docVIP

泉州近代洋楼民居湿热气候环境适应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章编号 : 100025013 (2011 文章编号 : 100025013 (2011) 0320332206 泉州近代洋楼民居湿热气候环境适应性 薛佳薇 , 陈志宏 ( 华侨大学 建筑学院 , 福建 泉州 362021) 摘要 : 从生态视角对洋楼民居的建造经验进行研究 ,分析洋楼群体的密集型聚落关系及其色彩体现了地域 特色与气候适应 1 运用建筑物理知识归纳洋楼与泉州地域气候的适应经验 ,包括朝向与遮阳 ,开敞性与自然 通风 ,屋顶与隔热 ,开窗与采光 ,形态与节能节地等方面 1 关键词 : 洋楼民居 ; 湿热气候 ; 外廊 ; 泉州市 中图分类号 : TU 111 . 31 ; TU 241 . 5 (257) 文献标志码 : A 地处闽东南的泉州是著名侨乡 ,南洋华侨带来的外来文化同本地传统文化融合 ,产生许多洋楼民 居 ,成为古城丰富多彩的民居种类之一 ,沿用至今仍保持相当旺盛的活力 . 在主体建筑外侧增加的廊式 空间 ———“外廊”空间作为洋楼的最显著特征而区别于泉州的其他种类民居 ,其功能乃至精神意义却绝 不仅是主体的附属空间 ,已经上升为全天候的生活空间. 泉州洋楼诞生的同时代乃至更早 ,我国许多租 界地或国际商贸都市 ,如天津 ,山东烟台 、青岛 ,上海和浙江宁波等地 ,也都由于外来殖民文化的渗透而 出现过开发时间早 ,等级高的外廊式公建或公馆别院 . 洋楼是欧洲外来殖民建筑对于东南亚炎热气候的 适应与妥协 ,逐渐以舶来品的方式影响着我国的沿海地区. 目前 ,我国主要有广东和福建闽南等地存留 有外廊式的建筑. 文献 [ 123 ]研究了洋楼与历史人文的关系 ,但仅简略述及洋楼与气候的关联. 本文主要 探讨泉州洋楼在聚落组合及单体建设方面具有适应湿热气候及环境的经验 1 泉州地域气候与环境概述 福建泉州地处闽南沿海低纬度地区 ,东经 117°34′~119°10′,北纬 24°15′~25°56′,气候有“高温 、高 湿 、多水 、多风 、多阳”的显著特点 ,春季温暖湿润多雨 ,夏季高温高湿 ,秋冬季节干燥少雨 ,夏长冬短 . 年 均气温为 20 . 7 ℃,全年高于 25 ℃需要防热的天数超过 189 d ,年均湿度为 76 % ,其中最热月的 7 ,8 月 的平均湿度为 79 %~80 % ;日照强烈 ,年均日照时数为 2 000 . 5 h ,7~9 月是泉州高日照时数的月份 ,约 占全年的 50 % ;降水丰沛 ,年均降水量为 1 235 mm ,月降水量呈现双峰型 ,其中 6 月是主峰 219 mm ,8 月是次峰 158 . 6 mm. 泉州还是典型的季风区 ,冬季盛行东北风 ,平均风速 3 . 67 m ·s - 1 ,夏季盛行西南 风 ,平均风速为 2 . 9 m ·s - 1 . 按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的建筑热工分区 ,泉州属于“夏热冬暖”地区 ,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夏季 防热要求 ,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针对夏季防热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降温降湿 ,合理运用光照 ,规避水 湿的影响是泉州建筑应该遵循的气候设计依据 . 洋楼在遮阳和防雨方面的明显功效正是遵循气候设计的体现[ 4 ] . 福建泉州气候湿热 ,夏长冬短 ,夏 令时节温高湿重 ,开敞的外廊和厅堂遮阳避雨 、通风纳凉 ,提供居住者休闲 、聊天 、乘凉乃至夜晚休憩等 活动 ;到了冬季 ,外廊又是人们纳阳 、晾晒的好地方 1 洋楼的外廊空间成为具有综合功能的起居空间 ,这 些居住经验都是洋楼适应气候的体现 ,是洋楼得以留存今日仍广泛使用的基础. 1 收稿日期 : 通信作者 : 基金项目 : 2010211213 薛佳薇 (19762) ,女 ,讲师 ,主要从事生态建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的研究 . E2mail : xjw hqu @yahoo . co m. cn.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基金资助项目 (209150) ; 国务院侨办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09Q ZR08) ; 亚热带建 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2009 KB06) 2 洋楼在聚落组合中的气候环境经验 2 洋楼在聚落组合中的气候环境经验 2 . 1 密集型布局顺应炎热气候 洋楼穿插在街巷里坊或与建筑聚落保持有机的联系 ,呈现传统的密集型布局 ,使得建筑彼此遮阴 , 避免外墙过多受阳光直射 ,有效地降低了建筑得热 ,并且建筑间形成人行巷道 ,有利于捕捉街巷风 . 在较 为复杂拥挤的城市地块或是乡村聚落中央 ,洋楼从干道上穿行宅间小道至宅地 ,如中山路陈光纯宅 、东 园埭庄洋楼 . 在乡村聚落的边缘 ,较多洋楼选择在聚落外侧建设 ,继承传统区域的密集型布局 ,基地形态 较为规整 ,从而保护聚落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