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食物网图形分析: ¥1:图示共有6条食物链——数食物链规则:从没有箭头指向的生物即生产者A开始,沿箭头方向一直数到没有箭头出去的H,然后再按顺序数另外一条。 ¥3:图示中B和C的关系:竞争和捕食(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4: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5: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的原因:a.一种绿色植物可以被多种植食性动物所食;b.一种植食性动物可吃多种植物,也可成为多种肉食性动物的捕食对象。 ¥2:图示中H占有第三、四、五三个营养级或次级、三级、四级消费者。对某一动物而言,其营养级是不固定的,视具体食物链而定。 归纳:注意事项: 1、在食物链中只有捕食关系,在食物网中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3、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 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其中的生物种类。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C 例2、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例3、下图所示是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 ⑴该食物网含_条食物链,猫头鹰占有的营养级是_______,属于_______级消费者。 ⑵兔与鼠的关系是__,蟾蜍与蜘蛛的关系是____。 7 第三、四、 五、六 次、三、四、五 竞争 竞争和捕食 规律总结加强记忆: ①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必须为生产者。 ②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1。 ③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称为第二营养级或初级消费者。 ④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称为第三营养级或次级消费者。 (2)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情况: ?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到低营养级。 ?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的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要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被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食其他食物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例4、根据下列南极食物网图回答:假设由于某种原因大鱼全部死亡,试问对磷虾的数量有何影响? 解析:当大鱼全部死亡后,中间这条食物链中断,虎鲸只能从两侧的食物链捕食,对左侧食物链来说,虎鲸较多地捕食须鲸,使须鲸数目减少,从而使磷虾的数目增多。 从高营养级分析 例5、在图中的食物网中如果蚱蜢突然减少,则蚯蚓的数量如何变化? 解析:当蚱蜢突然减少时,以它为食的蜥蜴也减少,蛇随之减少,鹰就要更多地捕食相思鸟和兔,蚯蚓由于天敌相思鸟的减少而数量增加,达至极限时发生剧烈的种内斗争,导致数量下降,所以蚯蚓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定位于高营养级分析 2017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溆浦县第四中学 孙位秋 2016年11月28日 音乐:链接 高考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解)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及地位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2、食物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化分析 3、根据不同情况绘制食物网 高考方向 高考方向1:判定生态系统成分 高考方向2:建立概念图 高考方向3:构建食物网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 分解者 知识网络构建: 生态系统结构在生态系统知识板块中的地位 核心考点1:生态系统的成分 1.内容: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即非生物成分) (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即生物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动物摄食 尸体、粪便 残枝败叶、遗体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 (主要成分、基石、必备成分) (最活跃的成分、非必备成分) (最关键的成分、必备成分) (必备成分) 2、关系图: 分解作用 分解作用 ★以碳循环和能量流动构建关系 判断分析:①双向箭头的两侧分别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如C和D);② 除双向箭头外,“生产者”箭头方向全部指出(如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箭头方向全部指入(如C);③生产者中的两个单箭头,一个指向消费者,一个指向分解者,消费者箭头是“一进两出”如A,分解者箭头是“一出两进”如B。 以物质和能量流动构建关系图 关系图1 关系图2 生产者 非生物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