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渔歌三首·渔父》张志和《渔歌子》赏析3(北师大).docxVIP

【素材】《渔歌三首·渔父》张志和《渔歌子》赏析3(北师大).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渔歌子》赏析 张志和肃宗时待诏翰林,做过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事被 贬,作南浦尉。赦还以后,绝意仕途。朝廷赐给他奴婢各一名,他把他们配为夫妇,取名“渔童”“樵青”,自号为“烟波钓徒”,长期过着隐逸生活,徜徉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他对文艺多所通晓,凡歌词、书画、击鼓、吹笛,无不精工,善于汲取各方面的营养化为己用,《渔歌子》便是借鉴民间的渔歌而成的。 由于取自民间,这首词的基调以清新、质朴见长。但另一方面,由于作者张志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渔父,而是以“烟波”为寄托的文人式的“钓徒”,所以词中除了具有民间文学的质朴、清新之气外,还融和着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古代高蹈文人的淡泊、澄洁的高情远意。 因此,我们可以说《渔歌子》是渔父式的文人之歌,也是文人醉心渔父而确乎领略了烟波妙境的歌。尽管这境界不能代表渔父的心境,但作为诗人艺术加工的形象,作为张志和由于长期徜徉太湖之上积淀而成的审美意象来说,则是“以淳古淡泊之音,写山林闲适之趣。” 词人的淡怀逸致不是诉诸直接咏怀,而是寄情于景,以画入词。通篇二十七字,写了山,写了水,写了白鹭和肥鱼,写了斜风细雨,更写了悠游自在的渔父。词人借渔父寄托自己的情怀,而渔父又是被安排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显示了这是一幅江南水乡的渔歌图。 尽管诗是时间的艺术,画是空间的艺术,一动一静,各有特点,然而它们却又可以相通和相补。东坡论王维之作“诗中有圆,画中有诗”,这正说明高明的诗人,善于在时间流程中,突出事物的某一点,描绘出空间中一刹那间静止的状态;而高明的画家,也善于在暂时凝固的画面中,不着一笔,巧妙地传写出事物静止时前前后后可能出现的变化。张志和是词人,又是画家,所以他对淡怀逸致的抒发,是诗画相兼的。从渔父的长期烟波生活中切取这么一点:恰是斜风细雨时,江南春色方浓时,而偏偏又是桃花汛泛起时。就这样,作者写出了一刹那的空间状态,相对凝定式的图画。与此同时,他还用中国传统的“散线透视”画法,以旧吴兴县西的西塞山作为观察点,罗罗清疏地、几乎是信手拈来地捕捉了山前的一片景色:高处有从水田飞入上空的白鹭鸶,低处有落英缤纷的春水绿波,以及引起人们鲜美味觉的大口细鳞的肥嫩鳜鱼。作为画图中心的,则是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的渔父。而从这些互为烘托的静态的空间结构中,分明又通过景物生气的渲染,抒发出渔父内心悠然自得的动态。鹭在飞,水在流,鱼在嬉逐,一切景物都是那么新鲜、清丽、秀润,当然,渔父也就被当前的景物所吸引,产生了自然、淳朴的意趣和不愿离开这一个魅人亦复宜人的境界的深情。你看,“斜风细雨不须归”,对渔父说来,不正是他对美的发现、美的执著吗?在斜风细雨中,渔父体验到鹭鸶的飞翔更为飘逸,漂流在水里的桃花瓣格外鲜妍。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垂钓,渔父的心情,就不只是为美陶醉,而且还为当前的优美画境而坚定了意志,不仅是“不思归”,而且更进一步作出诉诸审美判断形式的“不须归”了。渔父所执著的已经不是垂钓,而是作为词人内心的自白——“我决心以山水之间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终老”。 (摘自《唐宋词鉴赏辞典》)

文档评论(0)

gch2510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