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诗词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VIP

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诗词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 24 诗词五首 1.积累古诗词,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重点) 3.赏析诗歌,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难点) 1.朗读法; 2.品读法; 3.背诵法。 第1课时 步骤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涵养和想象力的培养主要是凭借什么?是诗歌。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热爱读诗吧,它会为你的心灵添彩! 步骤二 自学互研 自我感悟 1.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又名潜。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他的诗反映时事,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浓郁顿挫,形式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代表作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等。 2.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五言律诗《春望》。 3.字词积累 结庐(lú)      喧(xuān) 东篱(lí) 烽火(fēng) 搔(sāo) 簪(zān) 4.自读前两首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5.结合背景领会诗词表达的感情。 6.提出不懂的问题。 步骤三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一、赏析《饮酒(其五)》 (一)听朗读,读准字音,划出节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赏析诗歌,感悟意境。 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闹市”却宁静自得,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 其根本原因是“心远”。 “心远”包含: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诗人身居闹市,但无俗事纷扰,是因为远离官场,远离尘俗,不为名利所惑,不为荣禄所累。 2.赏析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写景的神来之笔,描写诗人在东边的篱笆下专心而悠闲地采摘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便能望见悠远超然的南山。两句刻画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形象。这不是一个一般的“采菊”动作,而是包含着诗人超凡脱俗,热爱自然的高雅的情趣和高洁的情操。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什么?有何深意? 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乐不思返。此二句虽写景,实则抒怀,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反璞归真”。 4.最后两句的理解。 “忘言”是指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形容出来,只可意会,妙不可言。这两句诗,直抒胸臆,点明主旨:万物运转,各得其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三)诗歌主旨。 作者通过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生活的悠闲自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悟,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二、赏析《春望》 (一)朗读诗歌,读准节奏,初步理解诗的大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理解诗歌内容。 1.诗歌描写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2.诗的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国都、山河、草木。描绘出山河依旧,国都残破不堪,一片荒凉萧条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对山河破碎的忧愤。 3.赏析诗的颔联。 鸟语花香的景象本是赏心悦目的,让心欣喜的,可诗人面对此情此景却“溅泪”“惊心”,可见诗人内心伤感的程度之深。此句诗,诗人以乐景衬哀情,强烈地表达了内心的伤痛之情。 4.诗的颔联以叙事为主,“连三月”“抵万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极言战争时间之长,家书之珍贵。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家思乡之情。 5.尾联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白头”的形象、“搔”的动作,刻画了一个因焦虑、伤感而频频搔头的诗人形象,突出诗人伤时、忧国、思家、悲己的心情。 (三)探究主旨: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三、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两首诗。 步骤四 课后反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