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滑拉分作用及其意义.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滑拉分作用及其意义 摘要 走滑拉分作用广泛存在于盆地的内部,对盆地的形成和油气成藏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拉分盆地较其他盆地发育快、沉降快,沉积相迅速。本文从几个典型的走滑盆地入手,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及走滑拉分作用所起的作用,对于进一步深化走滑拉分作用和盆地演化理论研究,石油天然气和盐类矿产勘探开发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走滑拉分作用,郯-庐断裂带,阿尔金断层带 引言 走滑断层一般是指大型平移断层,两盘顺直立断层面相对水平滑动。人们对其认识晚于对正、逆断层的认识和研究。拉分盆地是走滑断层系中拉伸形成的断陷盆地。1960年伯菲尔(a.c.Burchfiel)研究圣安德列斯山后提出,拉分盆地形似菱形,曾称菱形断陷(图1)。盆地两侧长边为走滑断层。两短边为正断层。规模变化很大,大者长逾百公里,小者长达百米。拉分盆地与其它成因的盆地比较,发育快、沉降快,沉积相迅速。中国典型的走滑拉分盆地有与郯庐断裂有关的走滑拉分盆地,与阿尔金断层带有关的走滑拉分盆地,与滇西断裂带有关的走滑断裂拉分盆地还有南海北部湾一些拉分盆地。本文选取了几个典型的断裂带进行文献调研,以实例来研究走滑拉分作用及其意义。 图1 拉分盆地示意图 图2 大型拉分盆地中包容的次级拉分盆地和断块隆起示意图 一 与郯-庐断裂有关的走滑拉分盆地 郯-庐断裂带切割深,延伸长,位移量大。其山东沂沐断裂段由四条大断层组成“两堑一垒”组合。这四条断裂向下延伸至20 km左右变为两条。在下扬子、胶南、沈阳都有NE向断裂与之斜交,构成了以郯-庐断裂为主干的分支走滑断裂系统。 郯-庐断裂带具有长期复杂的活动历史。在中生代早期,可能是一条左行转换断层,其活动可能与印支期中朝板块和扬子板块的拼接、碰撞有关。随后在中生代中晚期进一步发生左行走滑,可能与izanagi板块的斜向俯冲作用有关。晚白垩世至新生代表现为右行走滑活动。沿着郯-庐断裂带东侧的分支走滑断裂系统中发育了走滑盆地群,包括胶莱盆地和下扬子区盆地等(图3)。 胶莱盆地是一个白垩纪走滑拉分盆地,其发展受郯-庐断裂带左行走滑活动和五莲-荣城断裂带右行走滑活动的控制。在挤压分力作用下,两条走滑断裂带间的楔形断块向NE伸展和逃逸,胶北地块向NE方向移动形成走滑盆地并伴有岩浆活动。白垩纪末,随着郯-庐断裂带转变为右行走滑活动,地块隆起,结束了走滑盆地演化历史。 下扬子区晚侏罗世至白垩纪时,在碰撞的背景下,楔形块体逃逸.全区形成一系列小型火山岩盆地群,其中较大者如庐枞、宁芜、怀宁、繁昌、溧水和溧阳等盆地。这些小型拉分盆地形态多为菱形,面积小,厚度大,沉积速率决,以河湖碎屑岩为主。 图3 郯-庐断裂带东侧白垩纪走滑拉分盆地的基本格局 文献调研主要是胶莱盆地。胶莱盆地牟平—即墨断裂带(简称牟—即断裂带)由多条NNE向、呈雁列展布的断裂组成,约200 km长,20~40 km宽。通常认为,该断裂带构成了苏鲁造山带和华北地块之间的走滑边界(周存亭等,2003)。张岳桥等(2007c)对该断裂带晚中生代运动学演化历史做了详细的研究。断裂带在航磁场特征上该表现为显著的负异常条带,指示为一条深部构造不连续带。6条呈斜列展布的断裂非常显著,它们是:桃村—东陡山断裂、郭城断裂、朱吴断裂、海阳断裂、即墨断裂和青岛断裂(图4)。这些断裂以脆性变形为特征,破碎带发育,断层面陡立。区域上,牟—即断裂带是中国东部巨型郯庐走滑断裂系统的主要组成之一,北延伸越过北黄海,与鸭绿江断裂相接,向南斜切苏鲁造山带,与日照断裂相连,构成一条延伸长达1600km的鸭绿江—青岛断裂带(Xu et al.,1987;Xu and Zhu,1994)。通过断裂带两侧晚燕山期花岗岩体错移特征的观察和研究,崔可锐等(1994)认为,该断裂带晚中生代发生重要的左旋走滑运动,估算横跨断裂带累积走滑位移量达100km。该断裂带在白垩纪表现为伸展正断层,控制了胶莱盆地的形成和发展。 这个地区晚白垩世到古新世时期总体走滑伸展构造型式起源于沿NNE向郯庐断裂系右旋走滑活动的拉分作用。南黄海伸展盆地展示了相似的沉积-构造样式。这期右旋走滑拉分作用被NE—SW向挤压构造事件所终止,并在渤海湾盆地产生始新世底部的地层不整合面,在南黄海和苏北盆地产生中新世底部的区域角度不整合面。 图4 胶莱盆地和沂沭裂谷系构造简图 与阿尔金断层带有关的走滑拉分盆地 阿尔金断层带是我国西部大型左行走滑断层带,由一系列左行断层组成。断层带长度不少于 1800 km,断层平直,倾角约 700。断层带西部和东部倾向东南,中部倾向西北,总体呈丝带状。自新生代早期的印度次大陆和欧亚板块碰撞以来,阿尔金断裂发生明显走滑活动,其总位移量可达 400 km。沿阿尔金走滑断层有一系列小型新生代拉分盆地形成

文档评论(0)

369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