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之巨变                                      0211101                                   宋鹏磊   柳旭 旗袍走向世界 近代饮食的变化 中国传统饮食:饮食丰富、习惯多样                   地方特色鲜明 近代建筑的变化     新与旧、中与西      这两对矛盾的复杂交织,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的特殊面貌。 近代交通工具的变化 近代交通工具变化的原因: 近代中国铁路分布图 近代通讯传媒的变化 新型通讯工具的出现: 大众传媒的变迁: (2)婚姻 (3)社交礼仪 * * * *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     作为社会转型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生活和习俗,在力度和深度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 社会生活的变迁 服饰方面 饮食方面 居室建筑 通讯传媒 交通工具 习俗风尚 近代服饰的变化 1)总趋势(总特点):    2)表现 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 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  男子服饰: ①长袍马褂 ②西装 ③中山装 ----流行整个近代 ---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流行 (民族服装、设计者)  女子服饰:    旗袍(民族服装) 宽松肥大         适体、短袍窄袖(20世纪20年代) 礼 义 廉 耻 以文治国 五权分立 三民 主义   晚清时期            民国时期 民国初上袄下裙 近代服饰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 原因: 1)中西并存和中西合璧、不土不洋; 2)从保守、呆板向适体、方便过渡。 ①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社会结构变化,   西方文化和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②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国人开始追求个性解放 鸦片战争后: ①西餐传入 ②面包房、咖啡店等 ③西式糖、烟、酒、饮料等    饮食变化的原因: ①西方列强入侵,西方人大批来华,移植西方生活方式 ②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城市化发展 ③观念转变,有钱阶层追求时尚 西餐逐渐走进 中国人的生活中 近代中国开始出现 一些食品加工工厂 特征:中西合璧 居室建筑的演进(住) 2)演进过程: 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 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 完全欧化(花园、别墅、公寓) 1)原因: 3)特点: 主要是外国人增多,外来文化的影响 演进突出表现在城市的上层和富贵人家, 贫苦人民没有多大变化。 中国传统建筑: 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 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的美, 以中轴对称院落式布局方式为主  中国园林建筑体现出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 上海素享“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美誉 外滩的马路一侧,一幢幢哥特式、罗马式、文艺复兴式、 巴洛克式等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巍峨大厦展示了建筑 艺术的风采。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其最新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列强为满足侵华的需要,扩大在华利益,达到控制中国广大地区,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的目的,争相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客观影响) ③先进的中国人为改变中国落后面貌,救国救民,开始向西方学习,积极引进和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 ④近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交通业进步。但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近代交通工具 近代交通工具变化的特点: ①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公路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②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同时由于顽固势力阻扰、政治腐败、政局动荡、经济落后,总体发展缓慢 ③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之间的交通发展不平衡 ——半殖民地特征 有线电报 无线电报 电话 军事 市内通讯 官商通事 19世纪70年代, 丹麦擅自在上海 建立一个电报机房 20世纪初,清政府 在南京设立中国第 一个电话局开通 第一部市内电话 20世纪初,上 海崇明建立 无线电报局 近代出现了《申报》、《新青年》等报刊,成为宣传先进思想的有力武器 此外,还出现了广播、电影的新式大众传媒,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鸦片战争后,外来文化(西方文明) 涌入 近代习俗风尚的变化 原因: 1)政治(环境、形势) 2)经济(生产力的提高) 3)文化(思想观念的转变) 内因 外因 表现: (1)剪辫异服,禁止缠足 恋爱自由,婚姻自由 繁琐愚昧走向简约文明 * * * *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