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中国外交;引  语;与本课程相关的几个关键概念;二、近代
1、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
尼德兰革命说
19世纪说
1500年说
2、西方近代外交的开端
威斯特伐利亚合约
3、中国近代外交的开端
1840年;第一讲  清前期中西的外交碰撞 ;二、清朝前期的外交实践;三、中西两种外交体制的早期冲突;第二讲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早期变迁1840—1860;第一,规定了递交国书等的办法;
第二,规定了中外交涉行文的范式;
第三,开始互派使节;
第四,确定了条约必须遵守的原则。
3、条约改变了清政府对通商口岸的管理体制
第一,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
第二,领事全面负责各开放口岸的本国事务,成为各口岸本国通商贸易,人民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核心;
第三,条约使中俄交往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二)从广州一口通商体制向五口通商大臣体制的演变;三、蒙昧中的中西交涉与不自觉中的丧权;第三讲   近代中国外交视野下的洋务运动;曾国藩;李鸿章;1866年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1866年   崇厚     天津机器局
1869年   左宗棠   西安机器局
1871年   左宗棠   兰州机器局
1885年   刘铭传   台湾机器局
(二)民用企业,在求富的同时,开始从各国收回礼权
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天津电报总局
(三)近代教育在培养技术人才的同时,也培养了专业外交人才
陈兰彬、郑藻如、李凤苞、刘瑞芬、龚照瑷、汪凤藻、吴宗濂、钱洵、张荫桓……
;;??陈兰彬与时任美国总统海斯外交活动雕像;容闳耶鲁大学名人堂油画肖像;洋务运动时期的留美幼童;第四讲 维持朝贡体系的努力及失败;三、朝贡体系与殖民体系之比较;第五讲 新外交体制的最初架构及清朝与“互市”国外交的新动态;3、南洋大臣、北洋大臣是新外交体制的重要枢纽
五口通商大臣          南洋大臣
三口通商大臣,天津通商大臣         北洋大臣
4、地方督抚、将军等官员对外交的介入是新外交体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5、办理外交事务的钦差大臣是新体制的特别安排
(三)以总理衙门为中枢的新外交体制的历史地位
1、新外交体制中的旧因素
决策机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以通商???系来处理中西关系依然是清政府的主导思想
;“羁縻”仍然是清政府处理中西关系的战略选择
总理衙门的组织原则仿照军机处
封疆大吏及其他地方政府官员涉足外交
2、新外交体制与近代西方外交制度的对接
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清朝政治体制发展中的一大创举,也是近代中国外交制度发展的第一块里程碑;
实现了皇帝接见外国使节;
派出常驻使节,确立使馆制度;
选任使臣,培养外交人才;
;二、中西交涉的新动态;三、改变弱势处境的多重尝试;梁启超;第六讲 20世纪初的中国外交形势;法国,1895年6月20日,《续议商务专条附章》
法国,1895年6月20日,《续议界务专条附章》
法国,1899年11月16日,《广州湾租界条约》
日本,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
(二)门户开放政策的出台
(三)驻华外国公使团作为一种左右中国力量的形成
二、《辛丑条约》对西方各国在华特权的强化
(一)各国关于分赃的争论
(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第七讲 20世纪新外交体制的初步形成;(四)《十九信条》对最高外交权力的界定:包含了一个君主立宪政体下的宪法主要内容
1、皇帝的权力,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
2、国会拥有外交决策权
二、外交制度的建设
(一)外务部的设立及其专业化改造
外务部作为主持外交事务的中央行政机构地位的确立
确立了外务部的职责:办理交涉
强调了外务部的专业性:以专责成
确立了外务部在中央行政机构中的地位:班列六部之前;(二)外务部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的专业化
1、设四司:
和会司:专管各国使臣觐见、会晤、凑派使臣、更换领事、文武学堂、本部员司升调、各项褒奖;
考工司:专管铁路、矿务、电线、机器、制造、军火、船政、聘用洋员、招工、出洋学生;
榷算司:专管关税、商务、行船、华洋借款、财币、邮政、本部经费、使臣支消经费;
庶务司:专管界务、防务、传教、游历、保护、恤赏、禁令、警巡、诉讼。;2、设俄、德、法、英、日五处:主要负责翻译工作
3、设司务厅:负责文书及印章工作
4、保留原清档房、电报处、银库等内设机构
5、设立统计处、编辑档案处、收文处等。
二、外交官培养制度的初步形成
设立储才馆,开设六项课程:讲习课、调查课、翻译课、评议课、撰拟课、编辑课
三、外交礼仪的国际化
(一)《辛丑条约》对觐见礼仪的规定
(二)宝星制度的完善;清朝国旗(黄底蓝龙戏珠图);四、对地方外交权的限制和管理
(一)地方外交权膨胀的原因:
1、清朝前期地方官员有参与外交的惯例
2、清朝在制度设计上将外交权交给地方官吏
3、西方强国在中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