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训练的原理与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肌力训练的原理与技术 戴尅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肌力训练 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 运动疗法的主要内容 肌力训练基本原理 肌力训练基本技术 肌力训练前相关检查 肌力训练方案选择 肌力训练示例 肌力训练的基本原理 兴奋收缩偶联 能量供应体系 运动性疲劳 超量恢复原理 训练适应性 兴奋收缩偶联 神经兴奋→肌膜→横小管→终池→肌浆网钙通道开放→肌浆钙浓度升高→肌钙蛋白与钙结合后发生构型改变而位移→肌动蛋白位点暴露→肌球蛋白头与位点结合,激活ATP酶释放能量→肌球蛋白屈曲转动将肌动蛋白拉向M线→细肌丝滑入A带使I带变窄→肌节缩短 运动性疲劳的定义 定义:机体的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力竭:是疲劳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疲劳时继续运动,直到肌肉或器官不能维持运动 疲劳定义的特点: 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器官的机能水平和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 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 肌力训练的适应性变化 肌力训练的基本原理 肌力训练基本原理 肌力训练基本技术 肌力训练前相关检查 肌力训练方案选择 肌力训练示例 肌力训练的基本技术 0% 无主动收缩 10% 肌肉收缩无主动运动 25% 抵消重力有主动活动 50% 抗重力,无阻力有主动活动 75% 对抗轻度阻力有主动活动 100% 对抗阻力有主动活动 抗阻肌力训练 等长肌力训练 等张肌力训练 等速肌力训练 肌力训练基本原理 肌力训练基本技术 肌力训练前相关检查 肌力训练方案选择 肌力训练示例 肌力训练前相关检查 心、肺功能检查 肌肉及其附助装置完整性 肌肉力量测试 心、肺功能检查 肌力训练基本原理 肌力训练基本技术 肌力训练前相关检查 肌力训练方案选择 肌力训练示例 肌力训练方案选择 训练方法 训练强度 训练及休息时间 停训时间 科学训练的要求 坚持以发展专项供能能力为主,其它供能能力为辅,全面发展的原则 根据运动项目供能系统的供能时间的长短,安排运动时间,选择适宜的间歇,使其尽量恢复,使运动负荷总量达高水平 不同时间全力运动时 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的供能比例(%) 肌力训练基本原理 肌力训练基本技术 肌力训练前相关检查 肌力训练方案选择 肌力训练示例 骨关节炎 肌力训练的原则 个体化原则 2小时原则 避免肌肉疲劳 提供的阻力必须小于最大肌力 存在关节疼痛时最好应用等长肌力训练 2小时原则 如果运动后1-2小时,由于运动所致的疼痛症状不能缓解,或者出现疲劳、肿胀、虚弱等症状,表示运动过量,需要调整运动量,是患者自我检测指标 等长收缩肌力训练 等长肌力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静态肌力和耐力,为关节的活动提供最初的动力 可以对所有的关键肌群进行训练 训练强度从30% RM 开始,逐 渐增加到75% RM 收缩时间 6秒,从1次逐渐增 加到8-10次 等长收缩肌力训练 训练过程中要自然呼吸 两次收缩之间要休息20秒 每天训练2次,逐渐增加到5-10次 逐渐由单一关节角度,增加到多关节角度 注意:收缩时间超过10秒,将使血压升高 等张收缩肌力训练 等张收缩训练可以提供动态肌力增加,为完成正常关节活动提供动力 训练频率 2次/周 开始阶段应当训练4-6次, 避免出现疲劳 等张收缩肌力训练 关键肌群训练8-10次 阻力由40%RM 逐渐增加到80%RM 阻力增加的幅度一般为5-10% 有氧运动训练 有氧运动训练可以增加有氧运动能力、改善机体结构、降低血压 美国运动医学会已经制定了4个老年人心血管运动标准 根据老年人的疾病活动情况、关节稳定性和兴趣等选择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训练 有氧运动训练应当多样化,应当设计到尽可能多的肌肉和关节,避免出现厌烦情绪 可以应用最大需氧量、最大心律(50%~75%)、自我感觉付出度(10-13)、自由交流测试(阳性) 持续20~30分钟/天开始,每周60~90分钟 有氧运动训练 每周至少3~4天,体质增强后可适当增加 一般有氧运动训练要有2~3个月的适应阶段,之后可2.5%/周增加运动量 注意:肌肉受伤时避免训练,并注意两小时原则 注意事項: 选择运动时应强调适当、规律的运动,并以安全为前提 个体化:依个人目前体能状态选择适合的运动 循序渐进:不强求运动量及运动强度以免造成运动伤害及影响健康 寻找运动伙伴:可使运动更有趣及预防意外发生 注意气候条件变化:早晚温差大,应注意 养成正确饮食、适量休息、健康运动、愉快心情习惯 谢谢! 不同训练方法的能量代谢特点 各种训练方法消耗各能量系统的比例(%) 6、间歇训练 0-80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