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第三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T6不仅是有源泻放;而且有基极电流自我调节作用,使T5工作于浅饱和区 当T2由截止变成导通的瞬间,由于T6的基极回路串联了电阻RB,所以T5的基极先于T6的基极导通,使T2发射级电流全流入T5的基极,加速T5导通;而在稳态时,T6导通后的分流,减少T5的积极电流,减轻了T5的饱和程度。 当T2从导通变成截止后,由于T6仍处于导通状态,使T5的基极提供瞬间的泄放回路。(此时,T5的集电结还可以认为是通的,T4的射极高电位对T6自举供电)) * “双管齐下”,达到折中 * * * * 原型:这是面接触型三极管 * * * * * * * * 开门电阻2kohm左右 * * * * * * * * 导通——指输出级导通 截止——指输出级截止 * 这是“the other side of a coin”,如果传输延迟大,抗交流噪声的能力强。 要求tw要大于tP 从另一方面讲,交流噪声容限大,灵敏度较差 * * * * 注意:或非门的“马甲” * * * * * * 小了没关系,相当于将下一级输入直接拉到高电平 实际上,对于TTL大了也没有关系,最多相当于下一级输入端悬空,仍相当于输入高电平 注意,这里说得不严格,实际上精确地说: 严格地说 实际上这时虽然OC门中的T5截止,但实际上还是有“‘灌’电流”的,甚至这些电流比IIH大! 因为它的集电极正偏(当RL比较大,如果有一定的电流,就会造成压降),发射极反偏,也可以认为是倒置使用,但电流是集电极(“大炮”)电流; 而下一级门的输入是发射极(“蚊子”)电流。 * 注意:画出逻辑门的内电路,即“与扩展器”,不要死记“门数”,“端数”。 * * * * * * * * * 附录3-4:三极管的发明 1947年12月23日,37岁的美国物理学家肖克莱和他的合作者(巴丁、布拉顿)在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向人们展示了第一个半导体电子增幅器,即最初的晶体管。 * 附录3-4:三极管的发明 1947年Bell Lab * 附录3-5:思考 当TTL反相器输入端为高电平(3.4V)时,T1管的b-e结处于什么样的工作状态? 当TTL电路高电平输出时,输出端空载,测得电平值为何? 为什么当vI=VIH时,T2一般“导通”,而T5是“饱和”呢? 为什么时vI=VIL , T4一般是“导通”呢? 在转折区为什么T5能够迅速饱和呢? 出于功耗的考虑,为什么限制iOH,但iOL的绝对值比前者高两个数量级,却不会造成功耗问题呢?这样的设计为什么可以接受的呢? * 课程信息 教师:李峭 新主楼 F-710 e-Mail: avionics@buaa.edu.cn(可预约答疑) 电话: 8233.8894 助教 21班:李峭 (新主F-710) 22班:杨俊雄 (新主F-712) 23班:代亚楠 (新主F-712) 其他未明确为几班的同学,请找我商量 周三下班之前,交上一周作业 ? … ? * 第三章 习题 第五版教科书 3.1 ; 3.12 ; 3.18 3.16;3.17;3.13-(a,b,d) * 第三章 习题 第五版教科书 3.1 ; 3.12 ; 3.18 3.16;3.17;3.13-(a,b,d) * * * * * * * * 本征半导体——硅、锗 掺杂 三价(硼、铟、铝)元素 —— P型 掺杂 五价(砷、磷、锑)元素 —— N型 * k —— 波尔兹曼常数 1.3806505 * 10 –23 J/K q —— 电子电量 –1.6*10-19 库仑(C) 焦耳 = 安培*伏特*秒 = 库仑/秒*伏特*秒 加正偏 v = 4 VT 时,指数项近似1 Is 锗管 uA量级 硅管 10-9 ~ 10 –15 A * “导通”依据应用条件而定,在一般的电路中,认为电流达到mA量级为导通。 * 以NPN为例: E 发射极——高掺杂的N区(多子浓度大) B 基极——薄,多子浓度低(只有E的多子浓度的几百~几千分之一) C 集电极——厚。 思考,如果将三极管倒置使用,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 * 实际上, 1。确切地说是三个工作区和一个击穿区。 2。输出特性曲线微微上斜,所谓“厄尔利”电压。 3。(重要)饱和区的范围的定义,严格说不是直线。临界饱和线实际和输入特性曲线的形状相似。 三极管:电流控制的电流源。 * * * * * * * * * 输出“推拉”(推挽,图腾柱 totem pole) * 如果非要较真的话,还应该考虑R2上的压降,如果认为电流不应超过0.4mA,如取0.1mA左右,则这个压降大约是0.2V,所以有VOH输出3.4V的说法。 * D2为了保证T4此时可靠截止。 此时T2的BC结和T5的BC结都正偏,更有甚者T5的饱和程度强于T2,所以vBC5vBC2,为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