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高危因素监测制度.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件名 感染高危因素监测制度 电子文件编码 YFGL-02-008 页码 2-1 医院内感染(内源、外源性感染)有下列几种高危险因素:侵入性诊疗操作、免疫抑制治疗(化疗、放疗、激素等)、抗生素大量应用。 一、侵入性操作 侵入性诊疗器械破坏了局部免疫屏障,为感染打开了门户,如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等进入无菌组织、器官内进行治疗,一旦导致感染,即产生严重后果,故这些诊疗器械属高危器械。而一般呼吸道、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如纤维支气管镜、胃镜、肠镜等均进入粘膜、上皮细胞完整的空腔脏器内进行诊疗工作,引发感染危险性相对较低一点,故属中危器械。但如诊疗中实施活检、肿瘤、息肉摘除术、电灼术,则应归于高危器械,这些诊疗操作已损伤粘膜乃至肌层,使器官组织的完整性破坏,也损伤了局部免疫防御机制,为此,感染危险性也随之增加。 侵入性诊疗操作中,尤其透析术、动静脉插管、引流术、内窥镜检查、泌尿道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应用等,极易引起医院内感染。由于消毒、灭菌不严,无菌操作观念不强,常伴细菌污染或因有开放性创口、创面而易招致细菌定植。在机体全身、局部抗感染免疫机能低下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各部位感染。对各项侵入性操作需开展现患率监测,以便客观地判定某些操作感染发生的危险度。如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各项侵入性操作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性,则应采取逐步回归统计学分析方法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二、免疫抑制治疗 恶性肿瘤疾病如各种实体瘤、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等,免疫应答过度表达的病人如牛皮癣、红斑狼疮、慢性肾病,以及各种感染中毒性休 文件名 感染高危因素监测制度 电子文件编码 YFGL-02-008 页码 2-2 克垂危病人及脏器移植病人等,均需要接受各种免疫抑制疗法,如放射治疗(直线加速器、钴60等)、化学治疗(细胞毒药物、抗细胞代谢类药物等)及激素治疗等。这一类治疗的共同弊端即为对机体抗感染免疫机能的严重损伤,如放疗、化疗对骨髓造血功能及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抑制,使周围血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减少、抑制其抗体产生;杀伤增殖迅速的正常上皮细胞,尤对肠道粘膜柱状上皮的损伤,导致肠壁粘膜上皮坏死、溃疡出血,破坏了正常肠道抗细菌定植的免疫、机械屏障作用,为细菌易位洞开了门户,成为内源性感染发病机理。 类固醇类激素应用,尤其大量、持续应用,抑制正常肾上腺皮质功能,并促使肾上腺激素分泌降低,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细胞吞噬作用,使T细胞功能衰退,封闭淋巴因子、抗体的产生,从而抑制机体对炎症应答反应,抑制抗体及干扰素的活性。 三、抗菌药物应用: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滥用,与人体正常微生态失衡导致内源性感染密切相关。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