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禹锡园规划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浅谈禹锡园规划设计   【摘要】为了更好的提升荥阳城市品牌效应与文化品位,促进城市特色经济的发展,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人文历史主题景观公园的禹锡公园应运而生。荥阳市禹锡园以纪念伟大的诗人刘禹锡为主题,通过历史文化来贯穿全园,在园中找寻鲜活的历史景致,去领略这位有着“诗豪”之称的大文人、大哲学家风范。本文通过总体规划、重点规划等多个方面,分析了禹锡园的规划设计特点,探求人文历史主题景观公园的规划建设新思路。   【关键词】禹锡园;规划设计   1.总体规划布局   整个公园由居中水系分割两大块,主体结构是以“山水相依、物景交融、环带围绕、点线面结合、大小配置、组群分布、绿廊连接”等手法,构成“节点--星座--环网”状布局结构。“节点”为散点在公园内的小景点和绿化广场,以小、多、匀为特色;“星座”为分布在公园里内相对集中、类似星座的园林绿地,以组、群为特色;“环网”为贯穿在公园内的围墙、道路、水系等绿地,以廊、带为特色。根据地块的现状条件,整个公园以“仙山”、“灵水”为基础架构,形成“曲径通幽”“移步异景”的路网结构。整个水由大面积湖与蜿蜒曲折溪水构成,取“潜龙”盘卧之状。整个“潜龙”自东南向西北摆阵,龙头伸上刘禹锡墓,在龙的前爪之处修建“陋室”,腰部为大面积湖水,湖中翠荷盈盈,渔舟荡漾,设履仙桥、吏隐亭。后爪之处建刘禹锡纪念馆和刘禹锡雕像,龙尾布置公园的主入口,主要景点有桑榆林、鸿儒台、喷泉广场、牌坊门楼。整个“潜龙”由牌坊回廊贯穿,大致设置八至九个牌坊门,沿着水系道路穿插,充分展现刘禹锡曲折忧患的一生及其不同阶段的成就与至交事迹。公园分为五大组团星座:桑榆鸿儒区、流觞曲水区、修竹陋室区、墓地祭拜区、白丁田园区;设置两个入口分别为西南口和东北口。   2.重点规划   2.1景观规划   通过植物景观的营造,把刘禹锡公园建设成开放式大型绿地,突出“铁竹银柳、桑榆晚霞”的景观主题,分为纵向的景观分区和横向的配置构思两方面分别进行规划,形成段段不同、景景有别的自然风景林。主要采用景观价值高、适应性强、易于养护管理,且深受群众喜爱的树种作为基干树种。乔木如竹子、雪松、垂柳、榆树、桑树等;花灌木如黄杨、连翘、榆叶梅、樱花、丁香等。根据刘禹锡公园文化主题、现状基地条件和水系规划分为修竹园区、桑榆林区、杨柳水岸区、田园风光区。修竹园区:以修长的竹子为主体,搭配绿地草,强调铮铮铁骨的整体气氛与风格。桑榆林区:入口立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整体以桑树与榆树为主体,并配以落叶松、紫椴等特色树种,丰富景观特色,花灌木以金银木、榆叶梅、山梅花、连翘等组成,增加了植物景观的观赏层次。杨柳水岸区:河堤采用堤路结合的形式,在适当位置种植柳树、杨树等乔木。迎水坡一侧为观花的地被和花灌木,以一定的基本单元进行变化,形成强烈的景观效果。背水坡以固坡类花灌木为主,如紫穗槐。田园风光区:以草地、草坪乡土植物为主,并点缀少量树丛、树群,形成视觉焦点。重点地段和广场种植冷季型草,如早熟禾、剪股颍,以延长绿期、突出精致效果;大面积滩地以自然草地为主,点缀地被、野花,如苜蓿、紫花地丁、白头翁等,追求自然野趣田园效果。   2.2道路交通规划   公园游览道路在满足游览功能的情况下,采用符合九曲环抱有情的风水原则,或曲径通幽,或恬然开阔,收放自如的设计。水路与陆路相依,注重对景的处理,力求达到移步换景,同时又考虑方便游客,形成特色观光道路。   入口:公园设置二个出入口,主入口为西南入口,北为次入口,与城市道路相连。西南主入口处规划喷泉广场、桑榆林,北入口紧临310国道,主要布置青松柏杨类树木,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路网构成:一级路网,宽度16米,采用堤路结合的形式,中间不设绿化分隔带。该道路和园区主入口相连,与园区次干道相接,成为具有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的景观性道路。二级为园区次级道路,分别伸向各个组团,规划路面为8米。第三级为组团级道路,分别进入各组团,路面宽6米。第四级为园区小道,分别进入各景点的小路,路面宽2—3米。亲水步道:宽3-5米,进行园林式铺装,为了保证游人观光游览的连贯性,在跨河桥下建栈桥式步道,使道路更加通畅,并结合景点和局部拓宽,形成凹型休息空间。交通节点:在鸿儒台、刘禹锡纪念馆、履仙桥、吏隐亭、陋室、刘禹锡墓、白丁园设置交通节点7处,布置活动广场和景观,便于游人集散和开展活动。停车场:根据景点设置和游览组织在公园西南入口和北入口处规划建设集中式停车场2处。   2.3主体建筑规划   刘禹锡纪念馆:位于西南角,坐北朝南,中国传统建筑围合庭院式布局,房屋成“凹”字形,中间为纪念堂,设立刘禹锡塑像,前设祭坛。左边布置诗词馆、琴社、刘禹锡研究会馆、右边为展览馆、茶房、纪念品店。南边为回廊连接大门,题匾“刘禹锡纪念馆”。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