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讲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 * 要点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解释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景 *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第一个阶段: 改革启动和局部试验阶段(1978~1984年)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展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取代“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制度。 废除了农副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 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推行两步“利改税”。 逐步推进“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改革。 兴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 * 第二个阶段: 改革全面探索阶段( 1984 ~1992年) 。 确认了市场机制的中枢地位,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 以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环节全面展开改革。实行承包制、租赁制等措施,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理顺比价关系,改革商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 实行各种形式的财政包干制。 开放了沿海14个港口城市,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 * 第三个阶段: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2000年) 。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了思想理论上的一系列新突破。 实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日趋多样化。 强化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调控能力和金融监管方面的职能,开始分离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 确立了以分税制为核心的新的财政体制。 取消了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进一步放开了竞争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适应深化企业改革的需要,建立了失业保险、社会救济制度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 第四个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2000年至今) 。 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指导。 农村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全面展开,全国彻底取消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农业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启动了新农村建设。 加强了对私有产权的依法保护,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放宽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 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加快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 土地、劳动力、技术、产权、资本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发展,水、电、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步伐加快。 * * 中国经济转型的理论解释——从中国因素到中国模式 中国的经济转型是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和制度创新三位一体的改革过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中国的改革指导思路,就是渐进式的改革,具体而言,就是先易后难,“摸着石头过河”,越难的题目越留到后面做,每走一步都在寻找最小的风险。 渐进式的改革理论的重点在于,转轨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从而与激进式改革理论所强调的过渡的终极相对立。 * *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经济活动依赖于政府的行政指令 企业是附属于政府行政的生产单位 经济运行呈现出财政主导性特征 经济活动取决于竞争性市场的价格信号 自由企业制度 经济运行呈现出金融主导性特征 转轨 传统计划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 * * 市场经济 双轨制阶段的过渡安排是整个过程的关键 把握过渡的方向, 最初由计划经济为主逐渐演变为市场经济为主 把握过渡的契机,设计前后一致、相互协调的过渡方案 计划与市场经济并存双轨制 计划经济体制 1978 200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 * * 中国因素 经济因素 发展中国家 大国经济 新兴市场经济 政治因素 只有政权的稳定发挥作用,才能保证改革的延续性,改革的有效延续也才能保证国家的发展。渐进式改革的本质就在于很好地处理了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谁不为苏联的解体惋惜,谁就没有良心,但是谁要是走回斯大林时代,谁就没有头脑。”(普京) 社会因素 * * 中国模式 北京共识 坚决进行改革和实验(如经济特区) 积极维护国家边境和利益(如台湾问题) 精心积累具有不对称力量平衡功能的工具(如超额外汇储备) (保持独立实现增长:中国模式) 华盛顿共识 1982年拉美10年债务危机,美国深陷其中,要求改革。 1989年,总部设在华盛顿的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John Williamson起草了“Washington Consensus”。 提出拉美改革的十项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宣言:欧美模式) * * 渐进式改革的绩效 中国则越来越接近触及改革过程中积累的难题,由此,风险和困难也越来越大。 被市场推着跑的被动式改革 缺乏整体规划的改革 矛盾不断积累的改革 腐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