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假凝现象.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假凝是指水泥的一种不正常的早期固化或过早变硬现象。假凝放热量甚微,经剧烈 搅拌后浆体可恢复塑性,并达到正常凝结,对强度无不利影响。 假凝现象与很多因素有关,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水泥粉磨时磨内温度较高,使二水 石膏脱水成半水石膏的缘故。当水泥拌水后,半水石膏迅速水化为二水石膏,形成针状 结晶网状结构,从而引起浆体固化。另外,某些含碱较高的水泥,硫酸钾与二水石膏生 成钾石膏迅速长大,也会造成假凝。 假凝处理方法: 1、选用适合的水泥 2、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如减水剂或者缓凝剂 3、进行剧烈搅拌 混凝土“假凝”现象 假凝是指水泥的一种不正常的早期固化或过早变硬现象。在水泥用水拌和的几分钟内, 物料就显示凝结。假凝和快凝是不同的,前者放热量极微,而且经剧烈搅拌后,浆体又 可恢复塑性,并达到正常凝结,对强度并无不利影响;而快凝或闪凝往往是由于缓凝不 够所引起的,浆体已具有一定强度,重拌并不能使其再具塑性。图 8 .4 为这两种不正常 凝结的典型特征曲线,由图可见假凝浆体在重拌后,维卡仪试针插入深度的变化即能与 正常凝结大致相近,而快凝的水泥却几乎不变。因此,假凝的影响比快凝较为轻微,但 仍会给施工带来一定困难。 假凝现象与很多因素有关,除熟料中 CsA 含量偏高、石膏掺量较多等条件外,一般 认为,主要还由于水泥在粉磨时受到高温,使较多的二水石膏脱水成半水石膏的缘故。 当水泥调水后,半水石膏迅速溶于水,部分又重新水化为二水石膏析出,形成针状结晶 网状构造,从而引起浆体固化。 对于某些含碱较高的水泥,所含的硫酸钾会依下式 反 应: K2S04+CaS04·2H20=K2S04·CaS04·H2O十 H20所生成的假石膏结晶迅速长大,也 会是造成假凝的原因。另外,即使在浆体内并不形成二水石膏等晶体所连生的网状构造, 有时也会产生不正常凝结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水泥颗粒各相的表面上,由于某些原 因而带有相反的电荷,这种按其本质是触变性的假凝,则是这些表面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实践表明,假凝现象在掺有混合材料的水泥中很少产生。实际生产时,为了防止所 掺的二水石膏脱水,在水泥粉磨时常采用必要的降温措施。还应尽量采用无水硫酸钙含 量较高的石膏,将水泥适当存放一段时间,或者在制备混凝土时延长搅拌时间等,也可 以消除假凝现象的产生。 减水剂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 1、引言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 商品混凝土的应用日益普遍。 而作为商品混凝土组分之一 的减水剂所起的作用及其对混凝土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已得到了公认。 然而,就减水 剂应用技术而言, 尚有些问题未得到圆满解决。 本文仅从水泥和混凝土掺和料与减水剂之间的相互适应性略作浅谈,供同行及工 程界相关人员参考。 2、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 2.1 水泥的早期水化 + + 2 + 2- - 当水与高吸湿性水泥粒子接触时, 由于水泥中的 Na ,K ,Ga ,SO4 、OH进入 溶液, 表面水解很快形成一薄层无定形的胶体产物。 在最初溶解之后,液相中的均匀 成核过程或固液界面的非均匀成核过程生成水化物。 随后,水化产物的生长受到溶液浓 度、反应处水和离子的可得量、反应过程的活化能以及晶体生长的定向要求所控制,在 第一阶段后期,水泥粒子完全被一层水化产物所覆盖,阻碍反应物在反应界面向内外扩 散,极大地降低反应速度,这一阶段从与水接触开始持续约 15 分钟。 第二阶段叫诱导期, 时间从 15 分钟到 4 小时。 在第二阶段早期, 主要是铝酸盐 2- 2- 4 4 的反应,这时期 SO 的浓度起主导作用。如 SO 的浓度太低, 过度的成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xg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