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7
佛教张骞东传考辨
贺金峰
佛教何时传入中国,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众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详细的论证,已取得过不少成果,但由于切入角度不同,依据资料不同,研究结果也自然不同,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佛教在西汉武帝时期由张骞传入是可信的。
一、有关佛教东传研究成果的考辩
研究佛教何时传入中国这一问题,无法避不开佛教最先传入的时间、范围、方式和途径等几个基本要素的科学界定。笔者认为,佛教作为一种世界性精神文化成果,从中国之外的地区传播到中国内地,其最先传入时间的临界点应该确定在中国是否有人知晓世界上存在有佛教,哪怕最初只是一个人,那他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标志。而佛教传入中国的范围,自然应当包括当时佛教传入中国的所有管辖区域。佛教传播的途径也应该有民间非正规传播和官方正规传播等两种。由于民间传播的不正规性,所以,我们今天研究时只能依据现存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中来判断了。
就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状况看,关于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主要有“东汉明帝说”、 “两汉之际说”、 “西汉武帝说”、“前秦说”等等,多数专家倾向“东汉明帝说”。
“汉明帝说”的主要依据来源于《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世传明帝梦见真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六丈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楚王英始信其术,中国因此颇有奉其道者。”(【1】P847)《魏书·释老志》除有同载外,还有更加详细地记载道:“愔又得佛经四十二章及释迦立像。明帝令画工图佛像,置清凉台及显节陵上,经缄于兰台石室。愔之还也,以白马负经而至,汉因立白马寺於洛城雍門西。”(【2】)此说依据《后汉书》,又有洛阳白马寺遗迹为证,应有一定可信度。然《后汉书·西域传》自谓“世传”与“余闻之后说也”,(【1】P852)可见所载“感梦遣使”显然带有传闻性质。而对于汉明帝所遣使者又多载不一,相互矛盾,连最具说服力的《四十二章经序》及东汉末牟融《理惑论》也均作“张骞、秦景、王遵等”,众所周知,张骞乃西汉武帝时人,显然与《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张骞李广利传》等信史所载不合;尤其更重要的是,汉明帝“梦感”真人,就让群臣给解梦,而大臣“傅毅始以佛对”可见,当时大臣傅毅已知西方有佛,那么大臣傅毅又是如何得知西方有佛?是谁告诉了傅毅西方有佛的消息?这说明佛教在此之前已经传播到了中国内地(暂不说西域诸国),并在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据此,将汉明帝 “梦感真人”这一事件(假设这一事件为史实)作为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标志性临界点,显然是不科学的,同样也是缺乏说服力的。
“前秦说”可分为四种说法:一为“秦始皇说”,依据为隋代费长房在《历代三宝记》中提出,秦始皇时就有利防等18个僧人带着佛经到中国教化秦始皇。二为“先秦说”,依据为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认为燕昭王七年(前305),印度有道术人名尸罗,历经五年,千里跋涉来到燕都。清代学者俞樾也认可这种说法。然依据佛教于公元前三世纪才开始外传,而此时在公元前四世纪,显然与佛教发展史实不合。三为“春秋说”,依据为唐代和尚道宣在《感应记》中根据《列子·仲尼篇》有“丘闻西方有圣人焉”,即断言“孔子深知佛为大圣”。然佛祖释迦牟尼仅年长孔子十余岁,两人几乎是同时代人,孔子在世时,佛教也尚处初创阶段,并没有形成体系,更无外传,故此说缺乏说服力。四为“西周说”,此时释迦摩尼还没有出世,佛教无立,何谈传播?故此说近乎荒唐,令人难以置信。纵观诸说,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个人考察发现:佛教早在西汉武帝时期就由张骞首先传入中国内地。
二、封建采邑制度演变证明西汉张骞曾在封邑生活
张骞封侯河南方城博望这一历史史实,已经毫无争议,但张骞的博望侯是实封还是虚封?一度成为人们近期争论的焦点。这不仅涉及到张骞及其家人是否曾在今方城博望一带生活?而且也是方城是否是丝绸之路源头这一重大论题能否具有说服力的关键所在,因此,这个问题必须理清。其实,研究这个问题也并不太难,只要我们认真探究一下我国古代封建采邑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答案也就不言自明了。
“采邑”,《词源》“采”条云:“采地,采邑。通‘採’。《礼·礼运》:‘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 (【3】P3143)“采地,卿大夫的封地,封地的租入,作为卿大夫的俸禄。也作‘采邑’、‘食邑’。《汉书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万井,除山川沈斥,城池邑居,园囿术路,三千六百井,定出赋六千四百井,戎马四百匹,兵车百乘,此卿大夫采地之大者也是谓百乘之家。’”(【3】P3144)可见,采邑作为古代一种封建政治制度,即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或功臣,使之在该区域内建立邦国,以处其子孙。《韩诗外传·卷八》:“古者天子为诸侯受封,谓之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汉王充 《论衡·感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