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法及护理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法及护理;教学目标;一、毫针刺法及护理;一、毫针刺法及护理;毫针是常用的针刺工具,大多是用不锈钢制成。;(一)、毫针刺法的适应证; (二)、针前准备 1、选择针具;2、选择体位; (二)、针前准备 3、消毒; (三)、操作方法 1、进针方法; (1)指切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指甲切按在腧穴皮肤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将针刺入皮下。   多用于短针的进针。;(2)夹持进针法:   左手拇、食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腧穴皮肤表面,右手持针,双手协同用力插入或捻入 将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要求的深度。   此法多用于长针的进针。;(3)提捏进针法:   左手拇、食指将腧 穴局部的皮肤肌肉捏起, 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 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肉浅薄 的穴位,特别是面部腧穴 的进针。(攒竹);(4)舒张进针法:   左手拇、食指或 食、中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撑开,使之绷 紧,右手持针刺入。   此法适宜皮肤松 弛或有皱纹部位的腧穴 进针,特别是腹部腧穴。;(1)针刺角度 ①直刺 是指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   适用范围:全身大部分 腧穴,尤其是肌肉丰厚处 的穴位。;(1)针刺角度  ②斜刺 是指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   适用范围:肌肉较浅薄处 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 刺深刺的腧穴,如胸背部、 关节处等部位的腧穴。;(1)针刺角度  ③平刺 又称横刺。 是指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沿皮刺入。 适用范围:肌肉特别浅薄处,如头面部。;(2)针刺深度   原则 以既有针感而又不伤及组织器官为原则。;运针,又称行针,是术者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觉 所施的手法。 通过运针使患者感到针刺部位产生酸、麻、胀、重 的感觉——针感,即得气。 得气时,术者可感到针下有一种沉紧的感觉。;基本手法 (1) 提插法   针刺达到一定深度后,将针由深层提至浅层,再由浅层插至深层,如此反复地上提下插。 ;(2) 捻转法 将针左右来回捻动, 反复多次。 ;辅助手法 (1)弹柄法 用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震动,以加强针感,助气运行。 ;(2)刮柄法 用拇指抵住针尾,以食指或中指的指甲刮动针柄;或用食、中指抵住针尾,以拇指指甲刮动针柄,加强针感。 ;(3)震颤法 以拇、食、中三指夹持针柄作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作,使针体产生轻微震颤,以催使得气、增强针感。;补法—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针刺手法。 泻法—能疏泄病邪,使某些亢进的机能恢复正常的针刺手法。(中风:屈肌挛缩) ;留针—将针刺入腧穴并行针后,将针留 在穴内。 目的:加强针感,使针感持续一段时间。 时间:15~30min。对慢性、顽固性、 疼痛性、痉挛性疾病,可适当增加留针时间。 在留针过程中可间歇行针以增强疗效。 出针—出针时,一般左手持消毒棉球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上,右手持针柄,轻轻捻转,慢慢提至皮下而退出,并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 出针后医生最后要核对针数,防止漏拔。;五、腧穴的定位法 ;19、内 关;18、合 谷——面口合谷收;28、三阴交——妇女的护佑穴; ;二、灸法及护理;二、灸法及护理;二、灸法及护理;艾条灸—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 中药),平铺在细草纸上将其卷成 圆柱形艾卷(条),点燃后在人体腧穴部位熏烤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证:适用于多种慢性虚寒性疾病以及感受风寒湿邪为主的病证,如胃脘痛、泄泻、哮喘、风寒湿痹、疮疡久溃不敛、月经不调等。 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小口瓶、火柴、棉签、镊子、弯盘、消毒纱布、浴巾。 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艾 条 灸;20、曲 池——降血压、治皮肤病;9、气 海;2、迎 香——让鼻炎不再发作;11、中 脘(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护理及注意事项: 1、施灸部位应按照先上后下的次序 进行,即头顶、胸背、腰部、四肢。 2、施灸中要随时询问患者局部皮肤有无灼热感,以便及时调整艾条与皮肤的距离,防止灼伤皮肤。 3、施炙完毕应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避免余灰烫伤患者皮肤或烧毁衣被床单。 4、施灸后局部皮肤呈微红灼热属正常。若出现小水泡无须特殊处理,待自然吸收;若水泡较大,应用无菌注射

文档评论(0)

159****9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