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新中国六十年的记忆服装大变迁.docVIP

穿越新中国六十年的记忆服装大变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穿”越新中国六十年的记忆——服装大变迁 起点。 1949年,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起点,中国的一切仿佛都从这里重生。回首60年,我们看到了曲折、看到了飞跃、看到了辉煌,同样也看到了共和国人的成长。服饰,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认同,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对服饰的触觉是跑步前进的。回顾服饰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回顾中国的发展以及国人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也许今天的我们回看过去日子,会觉得有一点点的好笑,甚至是有一点点的滑稽,但是它见证了前三十年中国人民在艰苦条件下的积极乐观和后三十年在与世界对话时的自信和张扬。 1949-1959 着装也是一种政治态度:中山装 列宁装 布拉吉 这是一张开国大典时的照片,照片中的长袍马褂只占据着一个小小的角落,西装领带也不成气候,占领着时代舞台的依然是标志着封建王朝溃败的中山装。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便以这种服装来表达对新时代的热爱。于是中山装成为新中国一款标志性的服装,甚至曾一度被世界公认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服”。 建国初期,苏联与我国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两国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十分密切。随着两国友谊的不断增加,一时间,从苏联流传过来的列宁装、干部装、乌克兰式套头衬衫、布拉吉以及苏联大花布等服饰成为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倍受喜爱的服装。后来,由于中苏关系的恶化,苏式服装渐渐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这段历史却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列宁装与八角帽流行一时的布拉吉 1959—1965 缝缝补补又三年: 布票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党中央号召的精神在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由于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对生活必须品和日用品按票证限量供应。特定时刻票是各种票证在百姓手中另一种版本的人民币。那时候只要是一件衣服,也不管是适合什么性别什么尺寸,都能被穿在身上。弟弟妹妹穿哥哥姐姐的,儿子穿老子的,甚至是女人穿男人的。老百姓尽量挖掘每一寸布的利用价值,如果谁要是过年的时候能穿上一件新衣服,那毫无疑问是那时的大款。知青的工作装,男性化的女装,也许那个年代的服饰不需要性别。 1966—1972 不爱红装爱武装:军装 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真正进入了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代。有人说:文革是政治风潮在服饰领域进行的专政。布拉吉被认为是修正,西装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旗袍被认为是封建余孽,稍微花哨的衣服便被打成“奇装异服”,统统被批判。服装逐渐盛行为款式一致、色彩单一,不分男女,不分职业的军装!那时无处安放的青春 有的“赶潮流”的年轻人从老一辈的箱底里找,有路的军干、高干子女则托家里设法搞一两件,有的则通过交换获取,实在没有办法的就在店里买绿色的布自己做。虽然是当时的“山寨版”,但总比没有的好。当时典型的红卫兵装扮是这样的:草绿色军服军帽、宽皮带、毛泽东像章、红色语录本、草绿色帆布挎包。所谓的“不爱红装爱武装”,即此也。那个年代,最有中国特色的婚纱 六十年代的黄挎包人手一个,成为了现在电影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怀旧道具,甚至是一种时尚的标签。而那个时代的黄挎包却无一例外地装载着同样的青春、激情和梦想,它们是那么的相似,以至于从每个人口中说出的豪言壮语都那么雷同。但是,那些背着黄挎包活跃在广阔天地的知青,稚嫩却充满活力。那个年代的时装标配:一身军装+一个帆布军包+一本毛主席语录+一个毛主席像章+一块红卫兵的袖章 1973-1978 按奈不住的萌动:的确良 假领子 流行时尚其实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到了1976年岁末,服饰的坚冰逐步消融,人们追求美的意识逐渐苏醒。在历史的变革之际,更能体现所处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心里变化。1974年大尖领子,1975年家制卡其喇叭裤,1978年蒙着尼龙布衫内衬定型棉的外套……因为压抑太久的心里早已渴望服饰的改变,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奇装异服”,人们感到意外地惊喜。人们脱去暗淡灰色的外衣,穿着色彩鲜艳衣服留住美丽,同时也在用行动呼唤服饰的变革,呼唤服饰春天的到来。 “的确良”如一股清风闯进了人们的粗布生活,代表着时髦和前卫。这是一种化纤布料,既不环保又不舒服,透气性差不吸汗,一碰水就容易走光,但怎么穿都不皱、不破。它鲜亮的印花让沉浸在灰暗色系十几年的中国人眼前顿时一亮。送一件“的确良”的衣服,不亚于现在一只限量版卡地亚手镯。除了赶时髦之外,这种布料风靡背后,是百姓用最简单的方法实现对美的需求。这能算是那个年代的家庭亲子服吗? 70年代,如果一个年轻女孩子能在蓝色工装里面翻出一角雪白的衬衫领,那就是品味和情调。在那物质贫乏的年代不是一件易事,但却不能阻挡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于是被称为“贫困时代的创造性发明”的假领子流行开来。假领子是用裁剪衣服剩下的零碎布料制作而成,不收布票。人们穿上假领子之后,再套上毛衣或者外套,完全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那个时候翻

文档评论(0)

celkhn03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