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train/iaeindex.html
论文提纲
一、《祝福》中祥林嫂的悲惨遭遇
二、《明天》里面单四嫂的悲惨遭遇
三、《离婚》里面爱姑的悲惨遭遇
四、《伤逝》中子君的悲惨遭遇
浅谈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鲁迅代表作中祥林嫂、单四嫂、爱姑、子君这几个妇女典型形象的分析,剖析鲁迅对封建社会妇女境遇的解读,以及鲁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关键词】鲁迅 妇女 人性 解放
女性的生活和命运,一直是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妇女在社会中是否获得自由、民主、平等权利,是衡量社会解放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中国封建社会,妇女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的,她们深受着族权、父权、夫权、神权的束缚和压迫,她们所受的苦难是最深重的。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启蒙思想家和伟大的反封建战士,鲁迅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被压迫在社会底层的妇女。在他的小说中,他以深沉的笔触,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妇女形象,通过她们的悲惨生活和结局,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以男尊女卑、传宗承祠为特征的一套封建礼教,葬送了许许多多女性的青春和生命。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乃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和现代知识分子。鲁迅极富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文学创作,为中国现代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并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鲁迅笔下的《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也就是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鲁迅在观察与表现他的小说主人公时,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正如他的自述中所说的那样,他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因此,在鲁迅的小说里,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贫苦的劳动妇女,她们所遭受的封建制度的压迫,不仅可以从贫困潦倒的经济地位这一生活现象上得到反映,更可以从生活的重压、封建礼教、封建宗法制给这些贫苦妇女在精神上带来的浓重的阴影与创伤中得到深刻的揭示。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感受,鲁迅在对封建统治阶级进行顽强而坚韧战斗同时,始终关注着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
一、《祝福》中祥林嫂的悲惨遭遇
《祝福》里的祥林嫂,是旧社会千千万万农村贫苦妇女悲惨遭遇的典型写照。他勤劳、善良、朴质、迷信,只渴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度过一生。然而,这个连名字都没有的祥林嫂,却被迫嫁给了小她十岁的丈夫,丈夫死后,又被婆家劫走,像牲口一样捆绑起来卖到深山野坳,嫁给了贺老六。而第二次婚姻更为不幸,夫亡子丧,大伯收屋,将其赶出,使她不得不又回到鲁四家做工。
给祥林嫂更沉重打击的是她在精神上遭受的折磨与煎熬。她因为改嫁了两次,被鲁四看成是“败坏风俗”的不祥之物,祭祀不让她沾手。而与她同样地位的妇女却嘲弄她,对她诉说的悲惨遭遇表示“厌烦和唾弃”。为了赎罪,祥林嫂用自己辛苦积存的血汗钱到土地庙捐门槛,但仅有的这一线生存希望最终也破灭了。她被鲁四赶出了家门,沦为乞丐,最后消逝在年终“祝福”的漫天风雪之中。
人们不禁要问:勤劳善良的祥林嫂究竟犯了什么罪呢?在儒家教义里,女人死了丈夫,只能“守节”决不能再嫁;倘若跟着自尽,便可以视之为“烈女”。而祥林嫂非但不去寻死,还出来做工,这便是“罪状”之一。后来嫁给了贺老六,又犯了再嫁罪。特别是她的第二个丈夫死后,便被认为是“不祥之物”,甚至花钱赎罪都不行。尤其偏偏在岁末人们祝福之时死去,更加证明她是“谬种”。最为可悲的是,祥林嫂终生坎坷却始终不曾觉悟,她的迷信、不觉醒,令人同情,也使人颤栗。当她到处向人倾诉自己的痛苦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真正的理解与同情,却成为人们可供消遣的“故事”,即使一些乡村老女人们,也正是在“鉴赏”祥林嫂的痛苦过程中,得到了某种“满足”,又在“叹息”、“评论”中,使自己的不幸与痛苦得到宣泄、转移以至遗忘。而在对别人的痛苦、悲哀“咀嚼”殆尽,成为“渣滓”以后,就立即“厌烦和唾弃”施以“又冷又尖”的“笑”。这类情感与行为方式,表面上显得麻木、混沌,实际上却彰显了一种人性的残忍。《祝福》的深刻性,正是在于描写了祥林嫂在封建神权下所感到的恐怖。
鲁迅在揭示土封建势力对祥林嫂迫害的同时,也挖掘出在她身上的反抗因素。但她这种反抗意识是朦胧的。由于长期以来,受着封建反动文化思想的毒害,所以祥林嫂本能地以封建文化所规范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处世为人的依据和标准,故她的反抗是受封建思想意识支配的。她第一次逃到鲁镇工谋生,这种对族权和夫权的反抗本是正当合理的。但她不懂这是她求生存的权利,她逃走的目的只是为了逃避婆婆的虐待,最后她还是被婆婆劫回卖掉。她被强迫改嫁时,也拼命反抗,但这种是对“从一而终”的恪守,是对封建节烈观的愚忠。最后,她临死时发出究竟有没有魂灵地狱的诘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