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落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画面五: 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落时, 伽利略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 近代前夜中西方实力差距比较 经 济 政 治 军 事 外交 观 念 中 国 自然经济 占统治 地位 封建专制统治腐败 装备落后 海防松弛 闭关锁国 顽固守旧 妄自尊大 西 方 资本主义 工业强国 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船坚炮利 战斗力强 殖民扩张 开放进取 勇于开拓 危 机 !!! 清代鸦片战争前周边形势图 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有一批精明强干的舵手,一旦这艘大船上换上无能的人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英国从这一变化中将比任何其它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嘎尔尼 马噶尔使团访华 表现—中西方国力兴衰易位,中国落后于 世界潮流,落后挨打的局面逐渐形成。 原因— 外因: 西方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 家的转变,疯狂越洋抢滩,掠财拓殖; 内因: “抑商”“禁海”等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模 式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趋势, 而康乾盛世时统治者的愚昧自大、故 步自封使中国陷入更深重的危机。 2. 危 机 农耕天朝抑商禁海残萌芽落后世界潮流 与时俱进 渔牧海国重商霸海创新制引领工业先声 * * * * * *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人口最高统计图 清缴纳赋税的耕地数量表 玉米 蕃薯 遍山漫谷皆苞谷 每亩可得几千斤, 胜种五谷几倍。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乌鲁木齐所属迪化6州县所报共有6、3万余石粮已存储10年以上,高宗命分作三年尽快售出,否则将腐朽烂掉。 —李治亭《清康乾盛世》 《康熙南巡图》(清朝盛世繁华) 盛世滋生图(清) 商业繁荣 穆宗 同治 1861-1874 ← 德宗 光绪 1875-1908 ← 溥仪 宣统 1908-1911 ↓ 文宗 咸丰 1850-1861 → 宣宗 道光 1820-1850 → 仁宗 嘉庆 1796-1820 ↓ 圣祖 康熙 1661-1722 ← 世宗 雍正 1722-1735 ← 高宗 乾隆 1735-1795 ↓ 世祖 顺治 1643-1661 → 太宗 天聪 1626-1643 → 太祖 天命 1616-1626 康乾盛世 农业 耕地面积扩大、推广双季稻、产量提高 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番薯) 广泛植棉 赋役制度成熟(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并占据了主导地位 商业 商品流通扩大、白银使用广泛、商业资本活跃,商行林立 商业城镇兴起、 拥有一流的城市和密集的市场, 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影响 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综合国力强盛 近代前夜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 乾隆接见英国使臣马嘎尔尼 1793年,英国为了建立与中国的通商关系,派马戛尔尼访华。乾隆帝十分高兴地接见了马戛尔尼,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员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的回答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 一、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社会经济 全面高涨 国力强盛 耕地面积扩大 人口增长 突出表现 缝穷婆 在明清的苏州出现了一种叫缝穷婆群体,缝穷婆走街穿巷,到熟识的工场附近或“王老五”们集居地的屋檐下,坐在小矮凳上,全神贯注地做着接来的针线活,有时生活来不及做完只能带回家去,约好第二天原地交货,从不拖延误时。那时在金门南新桥“万人码头”或山塘街“腌猪河头”的船埠,每当航船的镗锣响起或海螺“呜呜”吹起,自远而近,告诉人们船将停靠时,缝穷婆们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坐在码头附近,巴望着揽到航船老大们的活计。 施复夫妇二人是苏州盛泽镇上的小户人家,养有一子,全家靠养蚕织绸生活。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