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多重共线性
二、简答题
1、导致多重共线性的原因有哪些?
2、多重共线性为什么会使得模型的预测功能失效?
3、如何利用辅回归模型来检验多重共线性?
4、判断以下说法正确、错误,还是不确定?并简要陈述你的理由。
(1)尽管存在完全的多重共线性,OLS估计量还是最优线性无偏估计量(BLUE)。
(2)在高度多重共线性的情况下,要评价一个或者多个偏回归系数的个别显著性是不可能的。
(3)如果某一辅回归显示出较高的值,则必然会存在高度的多重共线性。
(4)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是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5)如果回归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预测,则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是无害的。
5、考虑下面的一组数据:
Y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如果我们用模型:
来对以上数据进行拟合回归。
我们能得到这3个估计量吗?并说明理由。
如果不能,那么我们能否估计得到这些参数的线性组合?可以的话,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6、考虑以下模型:
由于和是的函数,那么它们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7、在涉及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中,如果回归模型不仅含有解释变量的当前值,同时还含有它们的滞后值,我们把这类模型称为分布滞后模型(distributed-lag model)。我们考虑以下模型:
其中Y——消费,X——收入,t——时间。该模型表示当期的消费是其现期的收入及其滞后三期的收入的线性函数。
在这一类模型中是否会存在多重共线性?为什么?
如果存在多重共线性的话,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8、设想在模型
中,和之间的相关系数为零。如果我们做如下的回归:
(1)会不会存在且?为什么?
(2)会等于或或两者的某个线性组合吗?
(3)会不会有且?
9、通过一些简单的计量软件(比如EViews、SPSS),我们可以得到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矩阵:
。
怎样可以从相关矩阵看出完全多重共线性、近似多重共线性或者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三、计算题
1、考虑消费函数
其中,C、Y、W依次表示消费、收入和财富。下面是假想数据。
C
Y
W
70
80
810
65
100
1009
90
120
1273
95
140
1425
110
160
1633
115
180
1876
120
200
2252
140
220
2201
155
240
2435
150
260
2686
作C对Y和W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
这一回归方程是否存在着多重共线性?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分别作C对Y和W的回归,这些回归结果表明了什么?
作W对Y的回归。这一回归结果表明了什么?
如果存在严重的共线性,你是否会删除一个解释变量?为什么?
2、下表给出了美国1971-1986年期间新客车出售的数据。
年份
Y
1971
10227
112.0
121.3
776.8
4.89
79367
1972
10872
111.0
125.3
839.6
4.55
82153
1973
11350
111.1
133.1
949.8
7.38
85064
1974
8775
117.5
147.7
1038.4
8.61
86794
1975
8539
127.6
161.2
1142.8
6.16
85846
1976
9994
135.7
170.5
1252.6
5.22
88752
1977
11046
142.9
181.5
1379.3
5.50
92017
1978
11164
153.8
195.3
1551.2
7.78
96048
1979
10559
166.0
217.7
1729.3
10.25
98824
1980
8979
179.3
247.0
1918.0
11.28
99303
1981
8535
190.2
272.3
2127.6
13.73
100397
1982
7980
197.6
286.6
2261.4
11.20
99526
1983
9179
202.6
297.4
2428.1
8.69
100834
1984
10394
208.5
307.6
2670.6
9.65
105005
1985
11039
215.2
318.5
2841.1
7.75
107150
1986
11450
224.4
323.4
3022.1
6.31
109597
Y——新车出售量,未经季节调整数量;
——新车,消费者价格指数,1967年=100,未经季节调整;
——消费者价格指数,1967年=100,未经季节调整;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