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六章:日本民間舞蹈(民踊)
陳芳枝翻譯整理
于2001.7.
日本的舞蹈廣泛來區分,可分為舞樂、能、狂言及民俗藝能。就一般來分,則分為歌舞伎舞蹈、地唄(ㄅㄞ`)舞、民舞(即民誦)及流行歌舞等。
舞樂 -只存在貴族社會中,是屬於宮廷的慶典舞。
能、狂言 -保存於武士家族, 能 是一種面具舞,能、狂言都屬於古典舞,而非一般民眾的舞。
民俗藝能 -具各地方獨特的文化及地區的特色,被各地區所保存。
地唄舞 -在日本關西(指大板地區)又稱『座敷舞』,它是由面具舞演變而來。
歌舞伎舞蹈 -盛行於日本關東(指大東京地區),它是由名舞者在劇場所跳的。
西元1947年(昭和22年),成立日本舞蹈家集團,1950年(昭和25年)成立創作舞蹈藝術家團體,促進日本舞蹈的發展及確立新的方向。1952年(昭和27年),日本舞蹈開始較蓬勃的發展。現代的日本舞蹈源自傳統的歌舞伎舞蹈、舞蹈專門家的舞蹈系統、地唄的舞蹈系統及花柳界的舞蹈系統;而且分為許多流派,目前在諸多流派中,西川流派的分支 花柳流 最流行。近年來一些日本舞的專家們,以名為 日本舞蹈 教授此類舞蹈為業,並將這類舞蹈歸類於藝術舞蹈,朝著日本舞蹈是屬於有藝術價值的民族舞蹈的理念努力傳承和發展。而在新的日本舞蹈發展上貢獻最大的,可算是第一代的藤蔭靜江女士。
學習日本舞蹈,舞者必須由練習禮儀開始入門,接著練習衣著的穿法、站姿、坐姿、走路的姿態及音樂文學都是學習的範圍。雖然日本舞蹈家們努力傳授,但是一般人認為,學習日本舞蹈所花費的金錢多,時間長,對每一學習項目的要求很嚴格,因而減少學習者學習的慾望,再一方面,今天吸引年青人的東西太多,也使得學習日本舞蹈的年青人更少,因而令日本舞蹈家們為日本舞蹈的傳承而擔憂。日本舞蹈是日本人經過四百多年小心翼翼保存下來的,它是日本人重要的文化遺產,因此日本舞蹈家們認為,無論如何都要努力將之傳承下去。近幾年來有部分日本舞的老師,到臺灣來開班授徒,有一些媽媽土風舞班的老師們參加,部分老師不但學有專精,還購買各種舞蹈用道具及服飾,甚至遠赴日本參加檢訂考試,實在可佩。
在本屆亞營中,日本老師所介紹的是屬於民舞;日本民舞和日本舞蹈(是指現在一般日本舞專家所認定的)兩者間之區別,根據日本民舞指導者的說法有兩種;一為日本民舞跳法的基本,來自日本舞蹈,另一說法則認為民舞和日本舞蹈基本上是屬於不同的舞蹈;民舞是各地方長時間自然形成的。因此以下就民舞做較深入的介紹,供各位參考。
日本民舞:
分類:(1)和信仰有關的舞。(2)和勞動或工作有關的舞。(3)和娛樂有關的舞。
特性:如同世界各國的民俗舞,它和居民及實際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同時深植人們於生活中,例如古代社會,人們以動作來表達他們的信仰、勞動或戰鬥,逐漸形成固定的動作保存下來,而成為一種舞蹈。在日本埼玉縣大里郡的一處古墳中,挖掘出一對舞蹈姿態的陶土人形,據了解是3~4世紀時代的作品,是日本東北一帶,打大鼓產生的節拍來跳的一種民舞舞姿人形。民舞形成的基本條件及特性,歸納如下:
(1)、自然性:是在自然情形下所形成。
(2)、傳承性:在居民中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3)、社會性:它是形成集團的原因之一。
(4)、真實性:它是人們最真實的生活習性的一面。
(5)、鄉土性:具濃厚的鄉土特色。
綜合以上特性,更可以瞭解到,日本民舞即群居的鄉民,反應生活感情的舞,而後被傳承下來的自然產物。
現狀:在日本各縣市鄉村幾乎都有民舞的團體,大部分的團體是在戰後成立的。昭和36年日本Folk Dance 連盟,設立民舞部門,名為 全日本民舞連盟 ,成立了實質的民舞全國組織,也帶動全國的民舞活動更加蓬勃。這些民舞團體設立的目地,除了享受舞中的樂趣,也是會員間聯絡感情的橋樑。近年來它也成為主婦們的娛樂及運動,而青少年學民舞,更有將鄉土民舞保存及傳承的作用。目前參加民舞的人,以年過40以上的家庭主婦為最多,究其原因,可能是一般年過40的婦女,孩子大都已長大,經濟情況也較穩定,有錢有閒的情況下,為了多認識朋友,進而達到運動健身的目的,民舞就成了她們的選擇。因而民舞的參加者女多於男,高年齡層,而男性及年輕人就較沒興趣參與。近幾年來民舞愛好者的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而100人以上的大民舞團體中,青一色為婦女的團體為數不少;從中也可一窺日本民舞的特色。目前日本約有一萬曲以上的民謠,大部分都已配上民舞動作,介紹至臺灣的,如東京音頭、炭坑節、和樂舞、花笠音頭----等都是民舞。民舞的型態,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