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史.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史 绪言 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古称“军制”、“兵制” 。 军事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军事体制、编制、管理教育、训练、军事职官、兵役动员、军队调发与战时指挥、粮饷兵器与马政保障等各项制度。 基本作用在于保障军事建设,以便有效地准备和实施战争,确保统治权的稳固与发展。 一、奴隶社会军事制度——夏商西周 。夏王掌国家军政大权,主要政务官“六事之人”,战时便是统军将领。 根据甲骨文记载,商朝以商王为最高军事统帅,以贵族大臣和方国首领为高级军事将领。 商军出现了“师”的编制单位,建立了“登人”、“登众”的兵役、动员制度和以射、御、田猎为内容形式的训练制度。 军队分车兵和徒卒,以车兵为主,主要装备是畜力驾挽的战车。 军事领导体制 军事领导体制产生了相应变化,普遍实行了将、相分权制度。 统率军队的长官称将、将军、上将军、大将军。 秦称大良造,秦王嬴政时又设国尉为武官之长,楚国武官之长称柱国、上柱国。 赵国设左司马、都尉,齐国设司马。秦、齐、楚设郎中,各诸侯国都普遍设都尉负责卫戍之职,秦国又有中尉一职,负责警卫国都。 魏武卒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 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 ——《荀子·议兵篇》 三、秦汉时期军事制度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集权国家,此时创立的中央集权军事领导体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秦朝确立了以皇帝为统帅,中央军为主力,中军与外军相表里,地方军与边防军相呼应,正规军与地方武装相结合,内重外轻、以重驭轻的武装力量体制,并为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和发展。 军事领导体制 秦统一以后首创皇帝制,皇帝执掌全国最高的军事权力。 中央最高军事职官称太尉。太尉又称尉或国尉,地位次于大良造。大良造被撤消后,太尉升为武官之长,位列“三公”。 在郡、县、乡均有专职主管军政的职官,郡设郡尉,负责兵员征集、调遣和武器装备的制造、保管以及地方治安等;县设县尉,掌一县之军政;乡设游徼,管军政及治安。 兵种 步兵是秦军的主要兵种,称为“材官”。 轻装步兵与重装步兵之分。这种区分,是由武器装备和战斗需要决定的,在军制史上是一大进步。 秦军作战时多以车、步、骑诸兵种混合编队,协同战斗,既可发挥各种兵器特长,又能弥补各兵种的缺点。 汉朝军事领导体制 皇帝仍是最高军事统帅。 由郎中令、卫尉、中尉等组成的中央警卫机构;由太尉、将军、将、尉等组成的全国最高军事行政机构。 汉武帝时,设置了大将军一职,逐渐取代太尉而执掌军权 中央警卫部队可分为宫廷警卫与京城警卫。宫廷警卫称南军,由郎中令(光禄勋)负责,卫尉统领;京城警卫称北军,由中尉(执金吾)负责,担任宫殿之外京城的日常警备。 西汉兵役与劳役不分,统称“徭役”。成年男子均需服徭役,先是在本郡当一年“车骑材官卒”,即郡国兵,进行军事训练,获得必要的军事技能,然后回乡务农,成为国家的预备兵; 根据实际需要,或当一年“戍卒”,即在边防军服役一年,或当一年“卫卒”,即在京城警备部队服役。结束后每年还需在本地服劳役一月,称“更卒”,任务是修营垒、做烽燧、建宫室、陵墓,修河堤,运输等等。 兵种 汉武帝时,加强宫廷禁卫军的力量。选择英勇善战的“六郡良家子”组成羽林、期门二军。另将羽林军中所养孤儿组成军队,称羽林孤儿。 汉武帝将禁卫军分为八支,每支七百人,由八个校尉率领,八校尉为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这支军队后来成为西汉主力军队。 汉武帝前,车、骑并重,之后,骑兵取代车兵,成为汉军的主力兵种,使中国古代骑兵完成了向战略军种的转变,成为战争的主力。 魏晋南北朝军制 都督制。统治者扩大地方权力,州牧、刺史多加将军称号,将军持节都督一州数州军事,或都督中外军事,专擅一方军、民、财政大权。 世兵制。私属武装家兵、部 曲,逐步上升为政府军,军人与其将领保持着封建依附关系。军人家属编为军籍,成为“士家”,强迫他们世代从军。世兵制下军人地位低,战斗力弱。 部族兵制。随着中央集权下降,边境 一些少数民族的武力上升,开始向中原富庶区扩张。军事上保留本民族特点,并参用汉军制,形成了独特的部 族兵制。 北魏的兵户制和镇戍兵制,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府兵制创立于西魏大统十六年(550),设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将军,统二十四军。早期府兵自相督率,自带弓刀,不编户贯,将领无论何族均用鲜卑赐姓,军人也从主帅之姓,带有浓厚的部族兵特色。 府兵管理体制 府兵为国家常备军,隶属于十二卫和太子东宫六率,其中左右卫领60个军府,诸卫领40-50个军府,其余隶属东宫六率。 每卫设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每率设率一人,副率二人。 兵府平时负责管理府兵轮番宿卫诸事,战时经皇帝任命,率领从各府调集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